如何把握家長的心理,做好家長工作
時間:2018-12-10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健康、積極的家園關系有利于幼兒的成長,也有利于教師的個人成長和園所的健康發展。園長必須深刻地認識到家長工作的重要性,學會建立自身良好的社會信譽度,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了解家長的心理需求,開通有效的溝通渠道,贏得家長的支持。做好家長工作,是新時期每個幼兒園的職責所在、使命所在、希望所在。
一、新時代下家長的心理特點
1.家長過高的期望值
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人才競爭越來越嚴峻,整個家庭都在為孩子提前而又盲目地規劃未來。在激烈的人才競爭背景下,家長對孩子期望值的增加自然地轉移為對幼兒園要求的提高。
2.家長心理類別歸類
把家長分成幾種類型,以便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采取相應的溝通及指導方式。
(1)以自我為中心型
這類家長自我意識很強,事事以自己和孩子為中心,觀點容易偏激,不管發生什么總是認為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
(2)過度關注型
這類家長多數生育年齡較大,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十分關注,對幼兒園的保育教育尤其關心,對教師的要求具體細微,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忽視。
(3)望子成龍型
這類家長期望孩子成才心切,過早地為孩子規劃了人生目標,在讓孩子參加社會各種才藝班的同時,總希望幼兒園能為孩子提供更多的認知學習內容,卻常常忽視孩子特有的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
(4)自我放任型
有這樣一類家長,他們認為孩子應該順其自然、完全自由地成長。
(5)隔代愛護型
一些年輕的父母把更多的時間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爺爺奶奶承擔著養育的重任,卻不知孩子到了老人手里,大多數受到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
家長對孩子成才的渴望,使得家里難免有所失衡,他們需要的是理解和疏導。因此,園長必須了解家長的這些心理特點,才能耐心地傾聽家長的心聲,從而真正地理解他們。教師積極和家長溝通的同時,也要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努力在家長的需求與幼兒的教育中尋求結合點。
二、家長工作的策略
1.園長和教師統一觀念
幼兒園要努力宣傳本園的課程、幼兒發展目標、教學特色等,提供機會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正確的教育觀。可以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共育手冊等形式向家長宣傳,使家長能夠正確地引導自已的孩子。
2.參與活動——理解互動
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主要是在家長、教師和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家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采取家長委員會(共商班級里的事情;反映家長建議;協助幼兒園辦理大型活動)、教學開放(公開課)、愛心朋友(聘請熱心有一技之長的家長)、親子活動(組織親子運動會、家庭才藝表演、家庭郊游)和共同作業(與孩子共同完成資料收集)等形式,讓家長參與互動的活動,進一步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辦園理念。
3.平等交流、建立情感
語言的運用是一門藝術,良好的語言能力是與家長溝通的先決條件,直接影響著家長工作的效果。可以采用約談、家訪、電話聯系和文字傳遞等形式與家長溝通,與家長建立真誠的情感,使家長愿意與幼兒園配合。
4.優化服務、贏得信任
園長應從思想上接受“教育也是一種服務”的觀點,學會換位思考,從家長的角度悉心體會,從行動上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努力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從而贏得家長的信任。
5.強化監督、不斷優化
幼兒園要通過多種途徑從不同側面了解家長和社會對本園的評價,并保持各種反饋渠道的通暢,以便廣泛吸取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工作策略。
6.運用科技、提升時效
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完善和普及,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溝通不再局限于家訪、聯系本、家長會等傳統方式,網絡成為了家園溝通的新載體。可通過網絡的形式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
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由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面共同組成,三者必須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園處在主導地位,園長必須掌握必要的技巧,引導家長建立正確的育兒觀,激發他們積極合作的態度,在彼此尊重和合作的基礎上同步教育,共同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