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一区二区三区_娇妻在厨房被朋友挺进_美国黑人一级毛片免费看的_在线看黄色小说

聯盟園長 權威發布 聯盟速遞 月工作重點 大型活動 教研活動 教學主任 后勤主任 下載中心 yojo大家庭 標準平臺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家長工作 ? 孩子為什么“愛告狀”?家長和老師都要知道的真相
孩子為什么“愛告狀”?家長和老師都要知道的真相
時間:2018-04-26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

周末去探望表妹,進門沒多久,一場小爭鬧就發生了。表妹4歲的女兒跑到跟前說:“媽媽,哥哥又在偷玩手機游戲!還偷吃了餅干!” 氣憤的哥哥從房間里沖出來了,大叫:“我根本沒玩手機,因為我沒有給她吃餅干,她告狀!”表妹還沒回過神,妹妹已經哭了。

表妹說,小的喜歡告狀,大的喜歡辯論,一天到晚當審判官,真是累死人了。在二胎的家庭里,這樣的事件難以避免,但在一胎的家庭里,你會發現,孩子同樣喜歡“告狀”。

“媽媽,表哥搶我的玩具!”

“老師,小雅沒有洗手就去吃飯!”

“媽媽,爸爸剛才偷偷吃雪糕,沒有給我吃!”

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北方話里有一個詞,叫“事兒媽”,說的是喜歡管閑事的人,這類人通常人際關系不會太好。所以,當我的孩子有這種表現時,我常為他將來的人際關系擔憂。我希望我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一個懂禮貌,講道理,不愛說三道四的好孩子。然而,經過學習,我驚奇地發現,孩子在6歲前,都喜歡“告狀”,而且這一現象背后還大有學問!

心理學家認為,“愛告狀” 是孩子在幼兒期的常見特征,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自然減少以至消失。“愛告狀”既是孩子在幼兒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未成熟的表現,它又是孩子和他人溝通的方式之一。這個時期也是幼兒人際交往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方式形成的重要時期。

孩子“愛告狀”背后的動機,你知道嗎?

邀功請賞型——自我表現,希望獲得關注和表揚

案例描述:樂樂今年已經4歲半了,不論在家里還是幼兒園里,動不動就喜歡去媽媽或老師那里告狀,“老師,楠楠吃飯撒到地上了,樂樂吃得很干凈” ,“媽媽,麗麗把玩具丟在地上,樂樂沒有亂丟!”……

動機:孩子告狀,渴望受到成人的關注和夸獎,是幼兒的一種普遍心理,所以孩子會檢舉他人,追求自我表現,希望成年人能夠對自己肯定。一般而言,“表現欲” 強的孩子更喜歡告這類狀,以示自己比別人做得好。針對這類告狀,大人們首先要表揚孩子的行為,然后對孩子提示,如:“那下次提醒一下楠楠好嗎?” 這也是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判斷力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

檢舉揭發型——希望成年人肯定他的是非判斷

案例描述:4歲半的小童出去玩,總是能留意到一些“不規范”行為,比如他會經常向媽媽告狀,“媽媽,你看那個小哥哥隨地扔垃圾”,“媽媽,他們過馬路闖紅燈了”,“為什么吸煙有害健康,爸爸還要吸煙?”…… 

動機:在孩子3-6歲的時期,他們開始懂得了一些規則、規矩,他們會發現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行為是不對的,當面對不正確的行為時,他們會成為小警察,正義地指出來。碰到這種類型的“告狀”, 應首先對孩子予以肯定,家長還可借此機會對孩子“因勢利導”,鼓勵孩子說出正確的行為,幫助孩子把“被告”當做鏡子反思自己的不足;孩子告成年人的狀,父母要引以為戒,只有規范好自己的行為,才能成為孩子成長的榜樣。

無奈求助型——想尋求成人的幫助和保護

案例描述:小羽和表姐在一起玩,小羽哭著跑過來跟媽媽告狀,說表姐打她,吵著要回家,表示再也不愿意來表姐家了。原來,事情起因是小羽想玩表姐的娃娃,沒經過表姐的同意自己拿去玩,被表姐打了一下,娃娃也被搶回去了。

 動機:小羽因為采取了錯誤的方式來獲得喜歡的玩具,所以導致矛盾出現,這時她向大人告狀,其實是為了尋求幫助,解決問題。明白了孩子告狀的正向動機,成人要做的是滿足孩子的正向動機——告訴孩子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應該怎么解決。小羽媽媽可以借機讓孩子明白“交換”的概念。比如告訴小羽:“如果你想玩表姐的玩具,你可以主動提出用自己喜歡的玩具與表姐交換著玩,表姐同意后你們就可以一起玩了。”

事無巨細型——依賴成人的態度來評價自己

案例描述:“老師,他在洗手的時候玩水”,“老師,明明在本子上亂畫”……幼兒園老師每天都要處理很多這些雞毛蒜皮的告狀事件。

動機:在幼兒園,幼兒總是依據教師的態度,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作出評價,因此會出現幼兒對一些不符合教師要求的行為進行告狀,或對某一行為要求得到老師的評價和裁決而向老師告狀,如:“老師,他把菜倒到桶里了” ,其實,他心里不能確定這樣做對不對,而是要通過老師的態度來判斷他所看到的行為。不管孩子告狀的原因是什么,任何簡單敷衍的態度對孩子都是不禮貌、不尊重的。建議成人要表現出仔細傾聽的態度,盡量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強化孩子正向的行為,讓孩子學會了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

孩子愛“告狀”,家長和老師還應注意什么?

 在傾聽“告狀”時要認真,不要打斷或者斥責孩子,也不要偏聽偏信,先要弄清事實真相。如果孩子一時說不清楚,大人們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回想一下發生的事情,同時可以適當地安慰孩子。

 在了解事實后,大人們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若是有理的“告狀”,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養成正確的是非判斷力;若是其他類型告狀,則通過耐心與孩子溝通,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為人處世的原則。

 當孩子告狀時,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把問題拋給他,要讓他知道,除了發泄情緒之外,還要學著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家長和老師要積極引導孩子,鼓勵他們交流和表達,讓孩子體驗到被重視的感覺,這樣他們會更樂于交流,在交流中,經過合適的疏導,他們會養成適當的行為模式和良好的性格。

孩子 “告狀” 不是什么大事,但家長和老師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解決方法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所以家長和老師在處理“告狀”問題上需謹慎對待,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品質。

標準平臺 點擊進入 產品中心 點擊進入 學習平臺 點擊進入 代理專區 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