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編排六一節目,為什么我家孩子在最后一排?而且只有集體節目?能不能讓孩子多上幾個節目?”
“我家孩子挺有語言天賦的,為什么沒給安排成小主持人?”
“我家孩子在人前不敢大聲說話,老師也不給他鍛煉機會,真急人!”
“人家孩子練得又快又好,我家孩子上來就累病了,這下更跟不上了。”
每逢“六一”到來之前,部分家長就顯得格外焦慮。
幼兒園組織兒童節節目表演,已經成為“六一”的傳統慶祝形式,且每年的節目都會更新花樣,孩子、老師和家長都忙得不亦樂乎。小演員們大多提前一個月甚至更早就開始排練節目,而家長們的糾結也由此開始。我家孩子站的位置是否靠前、是否顯眼?我家孩子的角色重不重要,戲份多不多?
在期待和關注中,家長衡量著孩子在集體表演中的位置,仿佛由此就可以衡量出孩子平日的表現,和在老師心中的分量。
不要用自己的期望綁架孩子的節日
六一兒童節的活動,是融入儀式感和文化意義、育人功能的集體活動,對于孩子們精神世界的發育起著促進作用。然而當孩子們的節日活動被當做匯報成績,“六·一兒童節”這個本該屬于孩子的節日,就難免成為家長間攀比的工具。
當兒童節融入過多的成人意識,那么節日本身也就失去了原本的特色與意義。
其實,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們根本不在意“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區別,孩子是真正懂得享受過程的人,完成新動作的喜悅和自信、得到表揚的成就感、拿到道具的新鮮感、和小伙伴們團結協作的力量感、些才是孩子們獲得快樂的源泉。
在老師的世界里,為兒童節投入心血準備和安排是她們無怨無悔的工作,每個孩子的位置無關“公平”,也無關“偏愛”,老師必須要考慮到節目的整體性,這也是孩子們在過程中要懂得的“集體感”、和“團結協作”。
家園合力過好活動季
在兒童節之后,馬上就是畢業季,在忙忙碌碌的活動準備中,老師別忘記這樣做:通過家長會、家委會等形式提前做好關于對于六一兒童節的活動安排通知工作,做好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建設和思想動員。
對節目較少,或者集體表演位置靠后的孩子,老師應更多地給予他們關注和表揚,并且更加主動地和家長溝通孩子的表現情況。
增加和家長的日常溝通,或用圖片、視頻的方式記錄下孩子的排練過程,讓家長也充分享受這一過程的樂趣,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并更加理解老師對每一個孩子的重視。
在忙碌的活動籌備中,無論是加班加點地準備服裝、做道具、布置場地,還是緊鑼密鼓地給孩子們排練,老師們既要默默承擔所有的負面情緒,還要盡力付出真情和教導。這對于老師的素質、修養和耐心都是極大的考驗。
希望家長能充分地理解老師,配合老師。對于家長來說,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的心態決定了孩子的世界是陰還是晴。
當孩子站上舞臺,親愛的家長們,請拋掉成人的功利心,不要以愛的名義苛責孩子,也不要讓自己的期望去打擾孩子的快樂,欣賞就好,贊揚就好。
讓兒童節回歸兒童
關于“六一兒童節”1925年8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關于兒童福利的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國際兒童節”的概念。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它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撫養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節日。
孩子是兒童節唯一的主角,請把 “六一”兒童節還給孩子們,智慧的父母和老師能夠相互配合,幫助他們在日常的排練中成長,共同為他們在表演中的綻放喝彩。
讓孩子獲得樂趣與成長,才是兒童節最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