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些學校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問題多多:
有的屬于"蘿卜燉蘿卜仍然是一鍋蘿卜"的低層無多大作用的"1+1仍然等于1″的淺層次集備;
有的初備、合備側重點不分,屬于重復性再說一遍;
有的是研來研去就這幾個熟悉面孔,屬"近親繁殖",無一點新意,讓教師厭倦;
有的因過度競爭存在,核心、關鍵的經驗教師遮遮掩掩,盡談一些常識性知識,純粹應付浪費時間;
有的變成了偷懶式的分工寫教案;有的輪流作主備發言人,其它教師集備前一點準備也沒有,主備就幾乎等于合備;
有的因缺少集備貢獻度考核,骨干教師積極性不高。
如何破解年級備課組集體備課應付、低效這個棘手共性問題?以下十種集備新形式也許能帶來一股新風,緩解、破解這個問題。
一、對傳統集備路徑進行變式
共性方法:指定主備人備課——集體研討——形成共案——個性化處理。
變式1:人人初備——集體交流——形成“共案”——“共案”的個性化處理。
變式2:人人初備——現場抽鑒決備主備人,其它相同。
變式3:集體研討單元內容——分工備課——集體完善——形成個案。
變式4:每個教師獨立鉆研教材,青年教師在會上提出初備時遇到困惑或棘手解決不了問題,有骨干教師重點釋疑答惑,即解決問題答疑型集體備課。
變式5:先指定教師自備后上原始態課,其它教師集體觀課,針對該課再研討改進設計方案,即逆向翻轉式備課。
二、雙段螺旋提升備課:初備、合備各有側重
初備(初案)——突出“五個圍繞”:
1.圍繞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及整合課程資源(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知識點);
2.圍繞三維目標落實,進行重難點的突破設計、教與學的基本策略設計、教學情境設計;
3.圍繞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預設學生獨學、對學、群學及達標訓練的主要問題,體現“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問題探究化,問題情境化”,并準備問題拓展生成的多種預設;
4.圍繞個人備課中的問題(困惑和疑問),做好集智備課發言準備(這點很重要);
5.圍繞課堂時間,做好課堂各環節的時間預設。
集備(共案)抓好“五個方面” :
1.站在“學者”角度進行教材分析和文本挖掘,包括知識點、重點、難點、知識鏈接點、課程資源的開發、個性化的解讀等;
2.說明教學過程設計意圖,讓同伴明白你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3.分析教學環節設計是否符合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一般要求,重點放在目標的達成與重難點的突破設計分析上;
4.說明問題設計及其意圖,對課堂有效生成性問題的預案準備;
5.提出備課時的困惑和問題。
三、邀請有經驗教師指導單元備課
單元備課時,我們要邀請去年教過本教材的有經驗教師,對今年學科教師進行單元教材、作業設計專題引領,因這些教師去年剛教過,對教材非常熟悉,對本單元重難點、易混點、易錯點、常見考點了如指掌,同時他們對往屆學生學習本單元共性問題敘述也有借鑒意義。這樣新教師就可以不犯重復性錯誤,就可以站在同事肩膀上把課備的、上的更好。
四、以考定(教、學、練):問題前置的單元集體備課
單元備課前就將最近三年單元測試卷及當時試卷分析調出來,以年級學科組為單位研討:涉及到知識點,考到什么程度,怎么呈現,尤其是關注上屆學生考試遇到共性問題、典型問題,對本屆教師教學建議。
試想,這種問題前置,提前預防,同時圍繞考什么,就講什么、學什么、練什么,這樣教學評相匹配,教學效果定會大大提升。
五、四課互動提升備課素養
這里的四課即寫課、辯課、洗課和創課。
1.寫課
寫課是教師單獨備課、集中教研后思維生長的可視化呈現,分研課前寫課與研課后寫課二個階段。
研課前寫課指的是把備課過程中自己閱讀課標、教參、教材、試卷、教材解讀及優秀教師設計方案后,自己所思、所悟寫下來。主要包括對教材地位認識,對學情分析,知識來龍去脈,上掛下聯,該知識在單元地位,課標要求及對課標二次解讀,重難點及破解策略,達成目標依據與檢測手段,依據目標達成所需要設計學習內容、開發的課程資源、搭建的有效腳手架等。
研課后寫課指的是主備教師主體教研后、上課后對課前寫課內容的二次反思,尤其是年輕教師也可整理“課堂實錄及點評”成果型內容。同時參與教師也可以對習課前后自己感受最深內容、創課框架方案用文字記錄下來。
2.辯課
同伴之間各自提出自己設計方案,針對情境創設、學習目標、學程設計、目標達標檢測依據、主干問題設計、重難點破解策略等環節進行爭辯,達成共識后,集各自模塊優化后的優秀設計合成習課初稿。辯課主要是選擇優化后的設設計模塊,做加法。
3.洗課
因初稿是集大成者,必然“肥胖、臃腫”,就需要做減法,備課組采取逆向思維思路,哪些內容沒必要,要忍痛割舍?哪些內容需要瘦身?哪些內容需要整合?洗去的是表層、作秀內容,深淀的是本質、精華。
4.創課
依據洗課后的共案,結合班情進行各自創課設計。
六、重點放在單元學歷案備課
1.理清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關系:重點做好單元目標、細化、分解,比如單元語文要素訓練要分解到課時中去。
2.教材解讀:在研讀教材基礎上,重點梳理三大關系:
冊與冊知識點之間關系,知道前面學了什么,這一部分為后面什么服務的,即搞清知識來朧去脈,做到上掛下聯;
課時與課時之間關系,明確教材編寫體例及設計意圖;
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關系,要畫出單元思維導圖及知識雙向細目標。
3.學情分析:可采取問卷、訪談方法重點從學生知識、能力、經驗、思維、心理等方面進行,這樣才能以學定教。
4.教學設計:本部分共分三部分:
一是對本單元教材重點、難點、易錯點、易混點、常見考點進行詳細梳理;
二是目標達成設計,尤其注意對新題型搜集與研討;
三是關注本單元大概念及滲透的學科核心素養。
5.教學策略:著重讓去年教過本單元的有經驗老師給出建議。從去年單元測試卷及試卷分析中得出的今年教學要提前預防問題及需要拓展補充內容。消化落實課標、教參上的相關教學策略、建議。
6.課時劃分:協商本單元新授、習題、復習、檢測、機動課時數。
7.單元試卷設計與研討:建議不用市場上的公用試卷,通過改題、創題進行個性化試卷命制。
七、專題模塊式研討
從每次都是整個流程研討,變換一下對某個環節重點深度研討,比如,學習目標設定、嵌入式評價任務設計、教學評一致性體現、課堂小結變課堂整理、合作學習形式創新、作業設計等,每次只選擇一項進行專題研討。當然也可針對試卷編制、不同版本同一單元教材處理等也可開展相關研討。
當然開展說題、品題也是一種實用專項備課。單元層面說題、品題:讓教師出試卷倒逼教師讀教參、說課標。
教師閱讀教材基礎上,列出單元目標要求清單,再此基礎上編制一份單元測試卷,接著讓教師說試卷編制結構、題型、分值,尤其說為什么選這些題,理論依據是什么,即課標對該知識點學習目標總要求、級段要求是什么。
課時層面:說壓軸題。
立意分析:題目涉及的知識點、學科能力、學科思想方法、課標及中考說明的要求,已知和未知的關系。
試題分析:試題特點、試題情境、考查角度及試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與學生實際水平的比較分析(學生在理解問題時可能出現的難點)。
解題思路分析:根據題設條件或設問指向、問題的結論對解題思路形成的作用,梳理解題思路、步驟、解題關鍵點如何突破及結論。
錯因分析:針對學情,預測學生存在問題,分析錯因,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拓展分析:對試題進行合理改編和補充用以解決同類問題,或構建知識結構,形成課程資源。我教的思路是什么?研究完后,我們教研組的改進,針對新學期,我們是如何改進教學的。
開展說題活動,它綜合考法,學法,解法與教法,將命題,學題,教題,反思四大范疇有機融合。說題過程是教師理解考點,理解知識,理解學生,理解教學的全過程。
貢獻度考核集智備課
學科組每個人自備,在合備結束時,如果某個老師學習目標、教學程設計、主干問題設計、預設問題應對策略、例題題型設計、作業設計等任何一個環節被吸納到集備案中,才認為教師初備是有效的,給予積分,如果一點也沒選上,則認為是無效初備。
每月、每學期對教師合備貢獻度進行考核獎勵,同時在集體備課成果作品上,標注該作品原始人、重要觀點策略的貢獻者、學術把關人等之類的“被看見”的信息,就會讓教師享受到成功的愉悅。
跨校聯合互換主備人集備
為了避免"親近繁殖"帶來的"越來越同質低層次現象,為了增加集備教師新鮮感、重視度,可采取跨校"雜交"形勢,互換主備人,因主備人在外校主備發言,肯定會特別用心準備來展現自己水平,同時因換了生面孔主備人,本組教師會產生新的期待,投入度自然增加,效果肯定不錯。
提升型備課:團體學習揣摩名師教學流程
雙循環賞析揣摩課堂實錄。首先,教師認真閱讀課堂實錄,在整體觀照實錄、提煉實錄基礎上把實錄還原成教學設計,然后進一步,把教學設計還原成教學理念,稱之為修煉自己在課堂教學中“上得了天”——就是學思想;另外還要讓教師“下得了地”一一就是學技術。即把教學理念還原成教學設計,把教學設計再還原成課堂實錄。
在對比中學習各師課堂視頻。首先,讓教師在不看視頻基礎上,思考假設我上這節課會怎么上?寫出自己詳細的教學設計及理論依據。其次,觀名師課堂視頻,揣摩各師這節課是怎么設計的。第三:思考名師這樣設計背后支撐的教學理念、教育思想。最后:比較兩種設計異同,借鑒吸收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
課堂實錄與課堂視頻微格學習。
借助播放中暫停還原功能,對名師情景導入、問題設計、課堂用語、課堂評價、教學機智、偶發事件處理等環節進行微格揣摩體驗感悟、反思。
采用“我會怎么做?名師怎么做?為什么他這樣做?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四問法進行。
還要通過實錄與視頻比照,深入思考如何撰寫一份高質量的課堂實錄?
另外:利用網絡資源優勢,開展異地同質兩校、強帶弱或專家指導遠程網上集體備課也不失為一種創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