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是幼兒園中經常要用到,大部分幼兒園日常教學中都要用到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許多幼兒園教師在寫教育隨筆時遇到了困難。那么,幼兒園教育隨筆該怎樣寫呢?
幼兒園教育隨筆寫什么?
對于一線幼兒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踐:如讀書隨筆,如孩子檔案記錄,如心靈感悟。
由于身在幼兒教育的第一線,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心路,這對今后的教育教學無疑是有幫助的。
01記教學得失
每位教師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試驗田”,試驗成功與否,肯定會有所“悟”,總結得失,在下次教學中自然能揚長避短。
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么會取得成功主要收獲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么會失誤,主要癥結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彌補應該吸取什么教訓 ……好題材又誕生了。
02錄教學機智
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孩子情況隨機應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師在講評語言課時,本來先想表揚部分說得好的,再批評那些說得差的,看到孩子那一雙雙充滿期望的眼神時,她臨時改變主意,選擇孩子語言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揚,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孩子們都非常高興。
第二天,很多家長高興地打來電話,說她的孩子回來之后,高興得不得了。而這個孩子原本就是老師準備批評的對象之—。表揚的力量可見一斑。
03寫教育偶得
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么請及時把它寫下來。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的話,你會發現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04記學習所悟
平時,我們在閱讀書報時,常有所感,有所悟。記得有位老師看了《誰動了我的奶酪》想到了老師的“金飯碗”光芒不再,感到隨著對教師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生源的日漸減少,“末位下崗”已是不爭的事實。惟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方能使“奶酪”永遠屬于自己,由此寫了篇文章《誰動了老師的奶酪》,發表在《教師之友》上。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評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評課的機會是很多的,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我們還可以從課后師生交談中,孩子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筆記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教育隨筆怎樣寫?
只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把身邊真實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筆下即可。教育隨筆的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便,隨時,隨手,隨心。最重要一點是,要想寫好隨筆,關健還在于動筆,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筆記。
教育隨筆范例參考:
《傾聽花兒的聲音是一種智慧》摘要
第二天,我早早地等在了門口,當我從身后拿出大白兔使勁在苗苗眼前晃了晃時,苗苗一下子撲了過來,笑開了:“大白兔,你回來了!”。
看到苗苗高興的樣子,我露出了快樂的笑容。忽然,苗苗又轉身過來,在我的臉上親了一口:“謝謝老師!”。
看著苗苗跑進教室的快樂背影,頓時,有一種幸福在我的心中彌漫開來……有人說:“傾聽花開的聲音,我們能讀懂花兒的心思,傾聽溪水的歌聲,我們能讀懂山林的呼吸,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走進孩子的心靈。”
評價:只是把事情簡單加以記錄,但是卻十分傳神。不一定要用多么華麗的辭藻,因為最好的一定是最用心的。
《呵護童年的簡單之美》摘要
陶行知曾經說過:“兒童社會充滿簡單之美。”認識、發現兒童社會的美是教師永恒的主題。然而,做到這一點卻并不容易。盡管人人都從童年走過,長大后卻患上了“童年遺忘癥”,常把成人的價值觀強加到孩子身上,無法與孩子平等地對話。正如蒙臺梭利所說:“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年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的誤解越積越多。”而又如何去除成人立場,回歸到孩子的世界呢?
通過日常工作發現問題,再把問題與知識相結合并加以思考記錄。有經驗而無知識,有學識而無經驗便難以寫出這樣高水平的教育筆記。但如果只是紙上談兵也不足為取,只有從實際出發的教育隨筆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