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在"說明"部分強調,實施《指南》時應“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并明確指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忽視幼兒學習品質培養,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這段文字清楚說明了學習品質是什么(積極態度、良好行為傾向)、學習品質包括什么(積極主動、認真專注等)以及培養學習品質的重要性(忽視學習品質培養是短視而有害的)。不過,僅從這段文字來理解兒童的學習品質問題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指南》的各個領域,從目標到教育建議,都涉及學習品質培養問題,需要深入解讀。
1、學習品質是什么
《指南》“說明”部分指出學習品質是“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更具體地說,學習品質指的是能反映兒童自己以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的傾向、態度、習慣、風格等。它不是指兒童所要獲得的那些知識、技能本身,而是指兒童自己怎樣去獲得各種知識、技能。
在兒童的學習與發展中,并不存在一個單獨的學習品質領域,學習品質滲透于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的學習與發展之中。或者說,五大領域交叉的部分,就是兒童的學習品質。其相互關系參見下圖。
2、學習品質包括什么
《指南》在“說明"部分例舉了“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學習品質,這些學習品質對于兒童的終身學習與發展都是非常重要而又容易產生問題的。事實上,人們對兒童的學習品質究竟應該包括什么內容,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歸納起來,我們認為兒童的學習品質主要包括好奇心與學習興趣、主動性、堅持與專注、想象與創造、反思與解釋等。比如,在健康領域的導言部分“幼兒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于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可以理解為是對兒童主動性的強調。再比如,語言領域“(一)傾聽與表達"中的“目標2:愿意講話并能清楚地表達”中的“能基本完整地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經歷的事情",不僅是語言發展的目標,也是兒童反思與解釋品質的體現之一。
3、學習品質的具體內容解讀
(1)好奇心與學習興趣
學前兒童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通常是指兒童有尋求新信息的興趣,對新知識很敏銳,渴望學習等。也就是說,好奇心與學習興趣通常是指兒童在面對新的人、事、物時,有進一步學習、探索的興趣。兒童面對新東西的傾向性,能反映兒童好奇與感興趣的程度。
提問是兒童好奇心與學習興趣的重要表現形式。 對自然事物的態度也是兒童好奇心與學習興趣的表現形式之一。 兒童對人、對社會事件的態度也能反映他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
(2)主動性
學前兒童的主動性對其后續的學習質量有很大影響。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經常會提到兒童學習的主動性問題。那么,究竟什么是主動性?主動性僅僅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一個方面嗎?主動性是否等同于獨立性?主動性是指個體面對任務時表現出來的積極程度。與主動相反的是被動,即要在他人推動之下才能做事。如此看來,主動性與積極性、獨立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過在討論兒童的學習品質時,不能用積極性、獨立性代替主動性,因為學習主動性有比較明確、獨特的內容。
學前兒童學習主動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是面對任務的態度。另一個考察兒童學習主動性的角度是兒童的目標意識,包括設立目標、形成計劃、實施計劃的能力。
(3)堅持與專注
學前期是培養兒童堅持與專注品質的重要時期。學前兒童的堅持與專注具體表現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堅持,能夠集中注意,不容易被干擾或感到沮喪等。堅持與專注品質與兒童的任務意識有關,具有良好堅持與專注品質的幼兒在面對干擾、困難甚至失敗時能夠作出有效調節,能夠完成具有一定持續性特點的任務(如需持續3-5天才能完成的任務)等。學前兒童的堅持性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是兒童是否能夠堅持完成任務,是否能夠有頭有尾地做好事情。二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順利,兒童會有什么樣的表現。關于學前兒童的專注性,除了可以考察專注的時間長短外,還可以考察專注的程度。考察兒童的專注性,是要考察兒童在那些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專注才能完成的活動中的表現。
(4)想象與創造
學前兒童的想象非常豐富,創造也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對學前兒童而言,“新”并不是對所有人而言的新,而是對自己來說的新。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學習品質所指的想象與創造,并不完全指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作為一種學習品質,此處強調的是,兒童能夠利用想象等拓展知識,進行新的學習。簡單來說,兒童可能擁有很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并不意味著他善于利用自己的這種能力來進行新的學習。對學前兒童想象與創造品質的考察,不是考察想象與創造本身,而是考察兒童是否能夠利用想象與創造進行新的學習。比如,兒童雖然具有想象和創造的能力,但是否敢于想象和創造呢?有不少兒童是具有想象和創造的能力的,但卻不傾向于、不敢于運用這種能力。一旦突破"敢不敢"這層窗紙,這些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就可能充分表現出來。再如,在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兒童是否會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解決問題,能在相當程度上看出兒童是否會運用想象與創造。有的兒童具有較強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但就是不去想,不去嘗試新的方法。這就好比一個聽力好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位好的傾聽者一樣。
5.反思與解釋
學前兒童的反思與解釋,涉及兒童對已經發生的事情以及已有的言行、思想的認識,屬于心理學里元認知的范疇。兒童的反思與解釋,與兒童是否能夠從經驗中學習有很大關系。具體地說,兒童的反思與解釋涉及兒童是否能夠吸收、思考、理解已有的知識和信息,以便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善于學習的兒童,往往善于反思與解釋。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何以看大,七歲何以看老?《指南》中的學習品質,指的正是這些能"看到"兒童未來發展的東西。有教師和家長閱讀《指南》后說,《指南》太簡單了,也有教師和家長說,《指南》太難了。前者“指責"的是《指南》里對讀、寫、算的要求太低,而后者更多是看到了當前學前教育中的諸多問題,其中就包括雖然認識到學習品質很重要但在實踐中卻往往忽視的問題。如何讓全社會的人,尤其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認識到“忽視幼兒學習品質培養,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