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書塑造人格。中外心理學專家研究成果表明: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文學家、早慧兒童,他們都有早期閱讀的經歷。而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和書面語言學習的關鍵期。為此,我們試圖抓住幼兒語言的關鍵期,開展閱讀識字活動,促使幼兒在入小學前就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為入小學系統學習奠定基礎。
將閱讀活動融合到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中,以激發幼兒閱讀識字興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幼兒對書面語言的敏感性,幫助幼兒實現圖畫符號和語言文字符號的順利轉換。同時提高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思維等綜合能力。通過幼兒在園三年的學習,使大多數幼兒進入兒童讀物的自由閱讀之中為最終目標。
每周在不增加幼兒學習負擔和不減少幼兒游戲活動的前提下,從小班第二個月開始,每周安排2-3個正式的閱讀活動時間。每天安排 15-20分鐘的圖書欣賞活動和復習識字活動。在研究實施中,我們堅持“三個結合”、遵循“五條原則”激發幼兒的閱讀識字興趣,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優秀文學精品的熏陶;認識常用的字,并有效地進行閱讀。具體方法如下:
一、閱讀活動與看圖密切結合。
幼兒尚未到達憑借書面文字閱讀階段,他們所面對的是大量的圖文并茂或以圖為主的讀物,最具吸引力的是有故事情節的圖書。而且,鮮艷的色彩,有趣的畫面能最快闖入幼兒視野,使之產生持久興趣。幼兒大部分的注意是圖中形象的大小、顏色的鮮艷程度。如何幫助他們讀懂這些圖畫故事,使他們順暢地進入到幼兒讀物的閱讀中。我們選擇的突破口是從兒童讀物的圖入手,幼兒在看圖、說圖、讀圖的過程中通過觀察畫面、理解畫面、描述畫面來實現圖畫符號與語言文字符號的轉譯,培養幼兒的藝術觀察力、想象力和內部結構故事圖式語言的能力。
在看圖的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在“看、想、說、讀”方面的指導,并狠下功夫。
1、引導觀察,注重“看”的指導。幼兒的思維具有跳躍性特點,常常呈現出無序化狀態,看圖隨意性大。經常看到孩子們翻開書,面對一幅畫時,一會兒看這兒,一會兒看那兒。而面對一本書時,一會兒翻到中間,一會兒翻到前面。因此教師在指導幼兒看圖時,要根據圖畫的內容,提出相關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地看。在幼兒看圖的過程中,教師圍繞觀察目的進行必要的提示、引導。
2、啟發思考,注重“想”的指導。如果只注重幼兒觀察而不引導幼兒想象,那么觀察所得必然支離破碎,不能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畫面。因此,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以觀察所得為依據,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內容,通過聯想,“看”清畫外的內容。
3、準確表述,注重“說”的指導。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內容,在教師的有效啟發指導下,用語言表述出來。此環節,教師要引導幼兒落落大方地講述,指導幼兒用規范的語言、恰當的詞匯、準確地表達圖意。
4、圖文結合,注重“讀”的指導。實踐證明,幼兒期接觸的主要是口語。即使面對一本圖書,他們往往也是憑借自己已有的經驗來講述書中的故事。他們不了解圖畫故事本身所提供的一些文字與符號。圖畫下的文字符號,不能真正引起他們的注意。他們在閱讀中常常會忽略這些圖畫與文字之間的對應轉換關系,這樣就不能真正發揮圖書的語言教育價值。為了幫助幼兒實現圖畫符號與文字符號的順利轉換,我們將幼兒在“看、想、說”的基礎上歸納出的圖意以漢字形式進行出示。引導幼兒循著:“看圖讀圖意,看結構字讀圖意,看字讀圖意”的思路來讀。
幼兒看著結構文字反復聽賞誦讀,隨著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語調,頭腦中變動著生動的畫面,形象思維得到發展,并且在熟讀的過程中自然習得文字。在指導幼兒閱讀圖書畫面時,要注意將活動的目標放在促使幼兒熱愛圖書,學會通過畫面看出圖意和獨立閱讀上。不能將其當成看圖講述課來上。否則,讓幼兒周而復始,反復咀嚼某一幅畫面,過熟過細過于注重遣詞造句、句型的學習和過于機械的操練,就有可能造成幼兒閱讀興趣的喪失。
與此同時,我們還在班級設置圖書角,將閱讀過的圖書和相關漢字展示在圖書角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擇具有意義、形象生動、圖文并茂的兒童讀物;有計劃地投放在圖書角。教師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每天給幼兒介紹一本圖書,逐漸讓幼兒輪流介紹自己帶來的兒童讀物。目的是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認識書的封面、封底、目錄、頁碼等,幫助幼兒將閱讀內容與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連接起來,并產生表征意義的聯想。
二、閱讀活動與聽賞緊密結合
幼兒最初的閱讀主要是依賴父母或老師。他們總是喜歡拿著故事書纏著大人給講故事。對于幼兒來說,用“耳”閱讀圖書,比起用“眼”閱讀圖書更為直接。而幼兒期模式識別能力特別強,電視節目中的廣告詞,聽幾遍就可以一字不差地說出來。根據幼兒特點,我們將閱讀活動與聽賞緊密結合,每天利用15-20分鐘,組織幼兒聽賞優秀文學作品,并爭取家園配合,增大信息量。通過聽賞活動,激發起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和強烈興趣。讓幼兒在豐富的語言指導下,接觸字形,感受文學作品的無窮魅力。在“耳讀”的不斷感知中為“視讀”打下基礎、達到不識字也讀書的目的。
首先,讓幼兒聽錄音朗讀。采用單元視聽欣賞訓練方法,有計劃地組織幼兒欣賞。讓幼兒在活潑、生動的線條,色彩背景下,伴隨著美妙的節奏、旋律,聽著錄音機中傳出的標準普通話朗讀,手指著字,復習聽賞,輕聲跟讀。大量吸收文字信息,增加積累,豐富情感,激發記憶,為下一步的識字活動做豐厚了鋪墊。
其次,讓幼兒聽同伴朗讀。幼兒天生就好表現,有強烈的表現欲。因此,在單元視聽欣賞的基礎上,每日讓幾位幼兒輪流當“小老師”,到集體面前朗讀自己學會的詩歌,故事等文學作品。幼兒為了能在集體面前表現出色,并得到同伴的夸獎,促使他必須在單元聽賞活動中,認真仔細地聽,準確無誤地記。這樣既調動了幼兒聽說的積極性,又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更多的是獲得成功的快樂。也使幼兒對聽賞過的作品內容,有更深的印象,記得更加牢固。
再次,讓幼兒聽成人朗讀。為了擴大幼兒的視野,讓幼兒多接觸些不同類型的幼兒讀物。教師定期為幼兒閱讀這些讀物中的有趣故事、兒歌等。并爭取家長配合,經常帶孩子逛書店;給孩子買書,每天定時為孩子朗讀書中的內容,并鼓勵孩子第二天講給班里的小朋友、老師聽,以此來提高幼兒興趣,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增大閱讀量。使幼兒所識的字在新的語言環境里得到再現和再認,在再現和再認的過程中又感知了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