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幼小科學銜接行動計劃
時間:2020-04-07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1、為什么做“幼小科學銜接行動計劃”?
幼兒個體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格塞爾“雙生子爬臺階”的實驗告訴我們,任何過早教育、過度教育都是屬于“揠苗助長”的摧殘行為。在幼兒尚未成熟之前有一個準備狀態,這個準備狀態實際上就是生理機制由不成熟向成熟過渡的階段。我們要尊重幼兒成熟的客觀規律,不能超越幼兒已有的發展與成熟水平,強迫幼兒學習超越他們成熟水平的知識與技能。
處于準備階段的幼兒,相應的學習能力尚未具備,這時如果讓他們學習某種技能,就難以達到學習的目的。若是學前教育脫離幼兒發展的身心特點以及興趣,一味地以成人認為的 “好處”作為幼兒教育的出發點,強迫幼兒學習枯燥無味的識字與算術,容易導致幼兒在自己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中逐漸失去學習的主動性,變為被迫地完成成人給予他的任務而已。如果此時成人再對幼兒所作內容表示不滿意或者責備,就會使幼兒產生內疚或者反叛——對于幼兒形成健全人格有著阻礙作用。
從家庭進入幼兒園,不僅是環境的變化,更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變化,孩子將會在幼兒園奠定其受用一生的學習能力;
幼兒園很關鍵 很關鍵 很關鍵!
因為幼兒的片面發展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視知覺發展不力——不明:
書寫糟糕、閱讀不良、丟三落四、不修邊幅、馬馬虎虎、一聽就會、一考就錯;
聽知覺發展不力——不聰:
不會聽講、記憶緩慢、運算出錯、思維發散不好、不善言表、大智若愚;
運動協調發展不力——不靈:
書寫障礙、共濟失調、毛手毛腳或笨手笨腳、經常闖禍、碰杯打碗、體育不好;
情緒情感發展不力——不通:
觸覺過敏、芒刺在背、六神不安、脾氣糟糕、性情古怪、或矛盾兒或邊緣兒,干部和三好生沒人選他;
所以,孩子的入學準備不是靠搶跑,而是練好基本功!非專業人員看到的僅僅是表面現象:認字、算術、外語、拼音——這些上學后老師還要再教,提前學習無異于浪費生命的寶貴時光,是對孩子童年生活的褻瀆!
2、“幼小科學銜接行動計劃”是什么?
幼小科學銜接行動計劃應在充分了解幼兒園的目標和小學的課程要求的基礎上尋找兩者的接軌之處。秉持尊重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基本原則,也致力于服從小學課程及兒童現實發展需要的最終目的,解構小學各個學科所涉及到的兒童各種認知能力和領域。專注于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與遷移而不是將小學教學內容的下移。
兒童“入學成熟水平”
對個體入學身心準備狀態的一種描述,是指個體進入小學時的身心發展應達到的要求,更多地指向兒童自身對未來學校生活的準備,而不是單純地指向學業準備。是指兒童在進入小學之前自然年齡、生理年齡、心理年齡生長發展達到的水平,由于個體接受的環境刺激差異,兒童在進入小學之前主要體現在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具體差異數據因地域、文化、教育場所接受的刺激、監護人教育程度及方式等等影響存在區別),這些差異會影響兒童在未來學習過程中的接受程度和認知效果,主要會體現在學業成績的差異現象向上,差異爆發的年齡一般9歲之后(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三年級現象),所以針對不同兒童的情況在適合的年齡階段進行科學系統的刺激干預是成人需要關注的事情。
3、“幼小科學銜接行動計劃”怎么做?
兒童入學成熟水平的培養價值旨在讓幼兒在各種游戲中把對智力發展有意義的視覺、聽覺、觸覺、本體覺、前庭平衡覺等感官通道打通,著力于幼兒視知覺、聽知覺、運動協調、知覺轉換最基本感知能力訓練,再關注其認知能力如語言溝通、數學準備,最終實現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品質的提升。
培養幼兒入學必備的八大關鍵能力,針對性地解決幼兒“學力不濟”等學業不良,遲緩、多動、違拗等行為問題,不會聽講、磨蹭等學習習慣問題,緊張、焦慮、自我評價低等心理健康問題。上學后當大量文化知識信息來襲時,能通過這些通道把相關學習信息迅速攝入,使孩子達到作為小學新生應達到的成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