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教師是“管”還是“放”?
時間:2019-07-09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老師,他搶我的玩具!”
“老師,大家都想當醫生,沒有人當病人了。”
搶材料、搶區域、搶角色,此起彼伏的“疑難雜癥”,到底要如何解決?小愛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要點,希望給園長、老師帶來一些幫助和思考。
技巧一:通過材料指導
1.材料投放的階段性
材料物化活動目標,是區域活動中教師最主要的隱性指導策略。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有著不同的身心發展水平,因此,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本班年齡段的身心特點,投放適合本班幼兒發展水平的活動材料。
如在角色區中,由于小班幼兒社會經驗不豐富,所以適合創設角色簡單、分工明確的娃娃家;中、大班幼兒社會經驗相對豐富,適合創設超市、醫院等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場景。幼兒可以借助生活經驗,在模仿角色的同時進行游戲創新。
2.材料投放的遞進性
通過材料的不斷豐富與加深,引導幼兒由低層次向高層次有序發展。幼兒的能力和發展水平各有不同,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投放材料時,既要有基礎的操作材料,又要有進階的提升材料,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有操作的興趣和體驗成功的機會。
1.學習模仿
區域活動中,幼兒之間學習模仿的行為較為常見,如在閱讀區中,當一名幼兒出現繪畫圖書關鍵內容的行為時,很快區域內的其他幼兒也會出現類似行為。因此,利用這一特點,當幼兒中出現好的或創新的表達方式或行為舉止時,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其他幼兒發現并進行模仿。
2.以強帶弱
當能力稍弱的幼兒向教師求助時,可以請能力稍強的幼兒施以援手,讓幼兒影響幼兒,幼兒之間互相學習,這種方式在建構區、科學區等活動中非常適用,通過一兩個能力強的幼兒,影響、帶動整個區域內的幼兒提升游戲水平。
3.分工合作
設置共同的任務,引導幼兒分工合作,是教師進行隱性指導的重要策略。具體可以這樣做:首先,提出問題,引發合作的意識;其次,引導幼兒設置共同任務,并啟發幼兒合理分工。幼兒“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認真觀察,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
技巧二:通過參與活動指導
教師通過參與幼兒的活動進行指導,需要具備一定的前提——充分的觀察和分析。教師通過觀察、分析,并從幼兒的角度衡量是否需要幫助,再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介入指導方法。在這里介紹三種實用的方法,老師們可以嘗試。
1.垂直介入
游戲中,幼兒出現嚴重違反游戲規則或攻擊性的危險行為時,教師直接進行干預。這種介入方法的目的是制止幼兒由于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而出現的問題,比較適用于幼兒間發生肢體沖突等危險情況。
2.平行介入
教師通過操作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平行地參與到游戲中,不直接與幼兒發生交集。這種介入方法的目的是引導幼兒模仿操作,比較適用于幼兒不會玩、不想玩或玩法比較單一的情況。在建構區、美工區、閱讀區等區域中,采用這種方式引導,效果比較顯著。
3.交叉介入
教師通過參與游戲,作為游戲中的一個角色,或自己扮演另一個角色而進入游戲,與幼兒進行互動。這種介入方法的目的是引導幼兒解決問題或幫助幼兒豐富游戲的內容、情節,以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比較適用于幼兒游戲過程中遇到困難,或幼兒游戲水平停滯不前等情況。
技巧三:通過引導討論指導
1.活動前的討論
活動前組織幼兒進行討論,旨在增強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教師可以拋出以下問題讓幼兒思考:
? 今天要選擇哪個區域?
? 你準備和誰一起合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 有沒有更好的玩法?
2.活動中的討論
幼兒活動過程中遇到難題時,教師也可以及時介入指導,幫助幼兒通過討論尋求解決辦法:
? 這個難題可以怎么解決?
? 怎么讓這個游戲更好玩?
? 游戲中出現矛盾時,可以怎么處理?
3.活動后的討論
活動結束后,組織幼兒進行回顧、評價和討論,有利于幫助幼兒總結經驗、提升游戲水平:
? 你覺得今天玩的這個游戲,最好的地方是什么?
? 游戲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
? 下次再遇到這種問題時,你會怎么辦?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和指導。支持幼兒的大膽設想,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在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合作和幫助,引導幼兒探知事物的奧秘、培養幼兒的聯想思維和創造思維,以達到實實在在促進每個幼兒全面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