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有效指導幼兒區角活動
時間:2019-06-10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幼兒之間由于年齡相距小,認知水平相近,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自由交談、討論,相互間的放松與互動,是教師指導不能達到的,幼兒間的相互交流不僅能夠拓展幼兒學習的途徑和方法,還能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協調,進一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新的教育觀告訴我們,必須將促進孩子身心發展放到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要充分認識到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是關系到教育目標能否得以落實的重要因素,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必須考慮孩子的內在動機和需要。教師要盡力幫助孩子從多方面認識事物、整合經驗、建構認知。
新的教育目標還提出了教育應該為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做好準備;新的教學觀也已經摒棄了“教孩子學習”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培養幼兒有興趣地學習,引導幼兒主動地學習。在區角(或區域)活動中正可以充分地體現這些教育理念。
所謂區角活動是指教育者以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和活動類型為依據,將活動室的空間相對劃分為不同區域,讓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材料、環境、同伴的充分互動而獲得學習與發展。以上不難看出,區域活動主要是幼兒自己的活動,自己的游戲,它不像正規的集中教學活動那樣由教師精心設計和組織,讓人明顯的感到教育教學的因素。但是,區角活動也并非是教師完全不加影響、不加控制的“絕對”自由天地,只不過,這種影響和控制比較間接、隱蔽,它是通過對環境的創設,尤其是活動材料的投放而實現的。相對于其它的教學活動形式,區角活動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點:
1、區角活動多為幼兒的自選活動,這樣就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機會,滿足了幼兒的個別化需要;
2、區角活動是幼兒的自主活動,他們能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玩玩做做,生動、活潑、主動、愉快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學習,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區角活動多為小組活動,這就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增進同伴之間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對同伴在集體活動中所不可能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優點的了解;
4、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操作材料、情景等等,它們所承載的多種教育功能使幼兒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而獲得多種直接、自然的經驗。
蒙臺梭利教學法和皮亞杰認知主義幼教方案都把區角活動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途徑。目前,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都意識到區角活動是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展開了對區角活動的研究。
幼兒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教師的作用不再是講或是直接告訴幼兒答案,不再是直接拿出范例或操作實驗向幼兒講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啟發和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對幼兒區角活動的指導要從顯性的主導地位退至適時、適當的隱性的引導地位,讓幼兒有操作、探索、設疑、解疑的過程,幼兒間有相互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幼兒從中增強學習興趣,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活動區雖是幼兒自曲活動、自主學習的場所,但這并不等于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教師對活動區活動的積極關注、悉心指導,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說到這,教師空間該如何有效指導幼兒區角活動?結合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對區角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
一、尊重幼兒的興趣需求,提供相應的材料
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材料之上的,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幼兒可能獲得什么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材料的不同,所引起的操作方法及活動方式便會不同,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學習經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都會不一樣。從幼兒自身的學習特點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需求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幼兒主動性、積極性的來源,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是根據自己的本性,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思維水平來選擇探索(學習)的對象。所以,教師要深入幼兒當中,和所有的幼兒交流,結合主題內容,了解大多數幼兒的興趣、需求的指向,教師再根據幼兒的需求指向提供相應的材料,這是十分關鍵的一步。當然,同一材料可能具有多種玩法和用途,具有不同的教育價值,這種“多功能”的活動材料更會受到幼兒的歡迎。近年來,材料的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者們的關注,不少的幼兒園在材料投放的問題上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使得活動區有了比較豐富的、結構化的、可操作的材料,從而使得幼兒的活動及活動經驗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起來,這是十分可喜的現象。但是,與此同時,在活動材料的選擇與投放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互相攀比,追求高檔化、逼真化、成品化,“成人看著舒服”,但孩子們卻并不感興趣,不喜歡玩。結果不僅造成了財力、物力、人力的浪費,還大大降低了活動的教育價值。
事實證明,相對原始而基本的材料、半成品,反而更可能是多功能的,具有更多、更大的教育價值,更有利于幼兒的活動、學習與發展。因此,教師在為活動區提供材料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為幼兒提供更有利于其長足發展的相應材料,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發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教學中,還可以讓幼兒從家中帶一些原始或半成品材料參與布置活動區,同幼兒一起確定材料的擺放位置,制定活動規則等等,使幼兒從最初的準備工作做起,為以后的區角活動打下興趣的基礎。
二、尊重幼兒的意愿,支持幼兒主動地探索
建構主義理論提出,學習不是由教師為幼兒選擇學習的內容,而是幼兒自由選擇;學習不是教師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幼兒主動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幼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學習、主動地進行信息建構。因此,一切活動都應該尊重幼兒的意愿,尊重幼兒對區角活動選擇,這里還應注意的是要針對不同的幼兒,尊重該幼兒當前興趣的意愿。在區角活動中,教師要支持幼兒主動探索,采取設疑提建議等靈活的方式支持幼兒的活動,給幼兒留出探索、解疑的時間和空間,而不是充當答案的提供者。
三、了解幼兒的學習過程,及時調整教師的教育行為
創設活動區的目的是為了給每一個幼兒一個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以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決定所設區域的種類時,應盡量滿足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語言、動作技能等多方面的發展需要。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對各類活動區的功能有清楚的認識到,也要準確了解本班幼兒的興趣、水平和需要。如果幼兒有特殊的興趣和需要,區域的內容和規模可以隨時調整。
新奇的區角活動材料對幼兒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但是幼兒對這些材料玩上一陣子,還是會感到厭煩,要長久地保持和促進幼兒與這些材料的互動,教師就要做到深入幼兒的活動中去觀察、分析和指導幼兒活動,通過觀察、分析和指導,才能真正準確地了解幼兒的內在需要和幼兒的個別差異,再根據幼兒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采取相應的方法,或是改變活動的策略、或是添加、撤除一些活動材料,使幼兒對活動材料、對活動長久保持興趣,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在指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有耐心等待幼兒自己去發現和探索,必要時參與幼兒的探索、發現,當然,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區角活動指導中隱性的、適當的引導地位。
四、為幼兒創造機會,增進幼兒間的相互交流
幼兒之間由于年齡相距小,認知水平相近,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自由交談、討論,相互間的放松與互動,是教師指導不能達到的,幼兒間的相互交流不僅能夠拓展幼兒學習的途徑和方法,還能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協調,進一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時機,促進幼兒的互動。
種種實踐證明,幼兒園區角活動的有效開展和指導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對幼兒的發展,尤其是對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有重大作用,在我園近幾次開展的對全園教師區角活動組織情況的檢查評比活動中,我們明顯感受到區角活動開展得較好的班級孩子普遍交往能力較強,口語表達能力發展較好,性格活潑開朗,反之則不然。
因此,在有效指導幼兒進行區角活動時,讓我們都要做個有心人,積極為幼兒創設活動的環境和氛圍,推動幼兒的相互交流,激發幼兒主動學習,自主建構,從而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為“培養新世紀人才奠基工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