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兒的科學探究意識
時間:2019-03-27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科學小實驗是一種融操作性、思考性、變化性、創造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活動,能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滿足幼兒探究的欲望。努力創造條件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探究的過程,通過親身親歷的實踐操作,感受和發現科學現象的樂趣,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幼兒的有意義、個性化、創造性地學習,從而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可持續地發展,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部分。它是以幼兒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事物與現象為內容,運用有關的材料,通過幼兒親自操作,在一定的時間內,使一些事物或現象的某些特性變化,明顯地呈現在幼兒眼前,供幼兒觀察。那么,如何提高幼兒科學探索能力,在科學實驗活動中更好的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呢?
一、從環境入手,激發幼兒觀察探索的積極性
幼兒園科學小實驗,是以觀察感知操作為基本手段。幼兒好奇好問,這是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有利條件。利用一日生活的散步,課間等環節,鼓勵幼兒自由地向教師報告自己的“發現”,如春天,幼兒發現草地上長出新芽,柳枝上冒出毛毛狗;夏天,幼兒發現天氣悶熱,天上烏云多了,地面上燕子低飛,一會雨就下來了。在種植角里,幼兒發現種子發芽,小苗長大等等諸如此類,幼兒觀察積極性提高了,發現的問題就漸漸增多,進而激發幼兒“發現”的興趣。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幼兒有動手動腦探索的機會
幼兒對身邊及周圍的各種事物和現象都很感興趣,喜歡去探索。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科學現象,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讓幼兒在這個問題情境中體驗學習的內容和科學小實驗的樂趣,當他們的興趣高漲起來時,再讓他們親身去研究,去探索,這樣,幼兒的動手操作效率就會很高。如大班科學實驗活動《水變干凈了》,我有意識的準備了玻璃鋼,里面裝滿了混有泥土和雜草的臟水,幼兒奇怪的問:“老師這些臟水哪來的?還能用嗎?”我讓他們猜一猜臟水能不能變干凈了?有人說:“太臟了,不能用了。”有人說:“那怎么能變干凈呢?”還有人說:“也許能變干凈吧!”我說:“我們猜的對不對呢?明天早晨我們再來看一看,再來找答案。第二天,果然有人記得來到這里看一看,有一名小朋友大喊:“嘿!我猜對了一點。”小朋友一聽都跑來了,大家都說:“水變干凈了一點點,可還是看不清呀!再等一等水會變更干凈吧!”于是,大家決定再等等看,到了十點有幾個人著急了,說“沒有用了,水只能變干凈一點點,不能再變了。”聽到這,我認為時機已到,我開始上《水變干凈了》的實驗活動課,幼兒積極性特別高,教學效果非常好。
三、材料的選擇,注重生活化
科學實驗課程提倡向生活回歸,強調科學實驗教學與生活的聯系,科學實驗的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其原形,最后我們還注意知識的回歸。因此,在科學小實驗教學中,教師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生活化的學習材料,幼兒就會感到很親切,會產生對科學小實驗的積極情感,還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幼兒在積極探索中發現科學現象,解釋科學現象。當然材料要安全,還要做到數量足夠入手一份,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幼兒去體驗生活,感受科學小實驗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學習愿望和主動性。如大班科學小實驗《有趣的網》,幼兒將自己家中常用的網帶來,課上將自己的網叫什么、有什么用法介紹給大家,有人說:“我的網叫漏勺,可以撈餃子。”有人說:“我的網叫浴網,可以洗澡用。”還有人說:“我的網是涼帽,夏天可以透風涼快。”等等,豐富極了,幼兒不但在知識上得到了共享,而且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因為這些材料就是幼兒身邊的,最后,我們用這些網去完成任務,在老師準備的小魚、豆漿、沙土、豆粒與米粒的混合物中進行實驗,這些生活化的材料,讓幼兒有了知識的升華,做到了知識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
四、內容的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幼兒園的科學小實驗帶有游戲的性質,內容要淺顯,形式要生動、有趣,在做做玩玩中增長知識,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如《有趣的空氣》,在大班年齡段幼兒中,我們提出問題:“塑料口袋鼓鼓的,里面裝滿了什么?”激起幼兒探索空氣的積極性,實驗中可以給幼兒準備水盆、口袋、燒杯、蠟燭等,又因為水具有無色、無味、透明、看不到、摸不到等特點,幼兒可以將燒杯扣在水盆里觀察現象、可以用口袋裝空氣、還可以用燒杯扣住點燃的蠟燭等游戲,使他們在開心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小班《糖和鹽不見了》的實驗活動,采取摸一摸、嘗一嘗、比一比的形式,幼兒像變魔術似的在玩著游戲中,了解了糖和鹽的區別。
五、注重思維過程,充分體驗再創造
在科學小實驗教學中教師指導幼兒體驗的過程,既是科學小實驗與生活相聯系的過程,也是幼兒體驗和感悟的思維過程。教師引導幼兒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實現教學知、情、意、行的融合。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幼兒足夠的時間,還要根據幼兒能力的差異引導幼兒進行操作體驗,對于發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不要急于去干涉和糾正,相反,要以朋友的身份關注和鼓勵幼兒完成整個實驗過程,讓幼兒通過一步步糾正,最后獲得成功,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實驗過程中充分體驗思維的再創造過程。如大班《有趣的網》活動,幼兒進行實驗用網來完成教師事先設置的任務時,有的幼兒不假思索的選了包裝網去篩沙子,當完不成任務時,開始動腦想辦法了,經過對比選了一個洞洞大小合適的小沙筐,這時,教師只是細心觀察,稍加引導即可。從這個實例可以看出,教師指導的實踐操作活動,體現了幼兒思維的再創造過程。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幼兒是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
六、體驗合作的樂趣,提供展示的平臺
科學小實驗是幼兒的最愛,通過科學小實驗活動,幼兒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獲得再次實驗的機會,從而體驗受挫的感慨,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合作的樂趣,以及相互競爭和學習的動力,成為友好相處的最好玩伴。如:實驗活動《水變干凈了》,幼兒自由選材料時,有人選擇了紗布來過濾,通過嘗試,幼兒發現水流的特別快,只能將比較大的臟東西濾出來,水還是臟。于是,有人說:“可能選一個厚點的布會好點,可能毛巾會把臟東西徹底過濾出來。”幼兒邊交流邊更換材料一次次實驗,當幼兒多次實驗比較后,發現毛巾是效果較好的,我順勢引導大家:“毛巾好,如果把毛巾變得厚一點,會不會更好呢?”幼兒一聽就急著要再來實驗一次,這次實驗是給幼兒最深的一次記憶,因為這是他們迫不及待要做的一次實驗。幼兒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實現了認識的飛躍,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堂教學中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反之,則會使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幼兒在整個科學小實驗活動過程中,要經過觀察、探索、交流、驗證、新的發現、記錄、分享與表達。在每一個環節,教師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關切的手勢,充滿愛的微笑,都可以在無形中縮短與幼兒的距離。當發現幼兒成功時,及時給予肯定,對幼兒點滴進步的贊賞和鼓勵,有利于幼兒樹立自信,讓幼兒體驗科學小實驗學習的快樂。俗話說“聽會忘記,看能記住,做才學會。”幼兒在科學小實驗中體會到了集體活動的樂趣,探索的神奇,事物變化的不可思議,體會到了合作的快樂。這樣的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讓他們在探索中獲得快樂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