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時間:2018-12-14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憲章中指出:健康“乃是一種身體的、心理的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而不只是沒有疾病”。因此,一個健康的人不僅應該是身體健康,同時也應該是心理健康的。當今社會人們對生理健康尤為重視,而對心理健康則知之甚少,尤其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更是較少關注。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為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從幼兒園角度來講,作為老師,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
如我園中班有一名小朋友,今年6歲,平時衣著整潔,長得也不錯,看起來很健康,但她平時總是一言不發,畏畏縮縮,顯得尤為孤寂。當她遇到某種刺激后卻是極端驚慌和暴怒不已,捶胸跺足,時常無緣無故地哭、笑。老師經過長時期的觀察并參閱大量資料,發現這位幼兒是個極端孤寂的孩子。原來,這名幼兒是先天性的“六指”兒,這個與眾不同的“長相”造成了她的自卑、膽怯,從而導致孤寂。另外,她是家中的第二胎,父母本希望第二胎是個健康的男孩兒,但事與愿違,她既是個女孩,而且是個“六指”兒。長期以來,父母對她好似無情感的冰箱。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保護與信任,因而孤獨、恐懼心理愈發嚴重。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教師給予這一特殊“幼兒”以“特殊”的照顧,對她成功的一句話,我們總給予了及時表揚和獎勵;對好的行為,我們會加以特別的關心和愛護。通過有關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此2003—2005年度,我們還圍繞“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矯正”、“幼兒抗挫能力的培養”、“幼兒自我中心產生的原因及其對策”等課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
二、一日活動中,加強幼兒心理健康的指導和訓練
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我們應像關心幼兒智力發展和身體健康那樣去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孩子的個性表現和心理反應,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的指導和訓練。
對怯懦、自卑、承受能力較差的孩子,我們要充分地給他們提供“出頭露面”的機會。班級管理中,選舉他們當“小老師”;集體活動時,鼓勵他們舉手發言,游戲時,動員他們充當重要角色。要積極鼓勵和支持他們參加有競爭性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鍛煉。
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這里所說的心理環境應當是為幼兒特殊安排、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符合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1.建立一個充滿積極的社會情感的愛的環境
著名哲學家盧梭說:“凡是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德、智慧都不能得到發展。”教師對幼兒的愛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營養,沐浴于愛的甘露下的幼兒才會有安全感,也才能適應幼兒園環境。如果教師不愛幼兒,幼兒就無法適應冷漠的幼兒園環境與溫馨家庭環境間的巨大反差,就會怕上幼兒園、怕老師、患上“幼兒園恐懼癥”;如果老師對幼兒的愛不公平,只偏愛那些聰明、漂亮或老實聽話的幼兒,那些有主見、愛動腦動手的幼兒就會感到壓抑,相貌、智力平平的幼兒就會感到自卑。因而那種“幼兒園像我家”、“手拉手一起走”、“老師待我像媽媽”的和諧、融洽、平等的友愛氛圍會使幼兒感到一種平衡、舒適。在這種充滿愛的環境中,他們不會因為遺尿而遭老師訓斥,也不會怕吃飯而恐懼幼兒園,更不會因為怕答錯題而拒絕舉手發言。教師的愛會使幼兒總愛牽著你的手,總喜歡和你說悄悄話。因而,請記住:教師每一個溫柔的目光,每一句自豪的夸獎,每一個甜甜的微笑,每一次慈愛的撫摸,都能使孩子在心理上得到無限的快樂和滿足,尤其是那些來自離異家庭的單親孩子。
2.創設一個能發揮潛能的信任與尊重的環境
尊重幼兒,主要表現在要平等、民主地對待幼兒。然而現實生活中,教師往往以長者自居,要求幼兒聽命于自己。凡違反自己命令的幼兒往往被視為“調皮搗蛋”、“不聽話”,隨之而來的便是批評甚至懲罰,如不聽話的孩子被罰站、不遵守紀律的孩子不給點心吃。像這樣,老師采取強制的態度,幼兒自尊心往往得不到滿足,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因此,作為有經驗的幼兒教師首先要改變“一切以我為中心”,克服“大老師”主義,做幼兒的伙伴和朋友,為幼兒提供一切可以表現自己能力的時間、空間;帶領小朋友一起散步、聯歡,參與并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使幼兒心情愉快、樂觀自信地與周圍社會相互交往、相互作用。
四、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師不良的心理狀況,往往會引發對幼兒教育方法的失當。有的教師情緒沮喪時,態度生硬粗暴;情緒愉快時,又無原則地遷就容忍。教師心理健康與否會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想象,一個遇事害羞畏畏縮縮的老師如何能培養出一個活潑大方、坦蕩自然的孩子呢?一個虛偽無比、謊話連篇的老師又怎能培養出一個誠實、淳樸的幼兒呢?……因此,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教師應特別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我修養。
總而言之,加強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建立幼兒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教育網絡。單純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還很不夠,這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神圣職責,為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而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