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小朋友的數學興致?
時間:2018-10-11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一位小男孩趁媽媽在做飯,偷偷地把自己兩本數學練習冊丟進了洗手間的水桶里,然后悄悄地回到客廳玩玩具,裝作似乎沒發生任何事情。當水桶里的練習冊被媽媽發現后,小男孩說:“突然一陣風吹來,就變成了這樣子了!”
……這是最近一位媽媽的留言,她苦惱于孩子如此排斥數學。
其實,孩子們天性對數學、數字好奇
數字概念敏感期與數學邏輯敏感期。
下面這些場景,你一定不會陌生:
超市里,一位小女孩看到一張大大的黃色牌子里寫著數字,便問:“媽媽,這是什么數字?”
一位小男孩在街上看到一座鐘樓,大時鐘上面有金色的數字,便問:“媽媽,現在是幾點?”
幾位小朋友由爸媽領著,坐車到游樂場玩,一位小女孩扭頭看了看車座位上的其他孩子,便問爸爸:“爸爸,我們今天是10個人去玩,還是6個人?”
動物園里,一位小男孩指著動物園地圖上的數字,問媽媽:“媽媽,我們現在是在幾號路口?”
……小朋友這些表現,被著名意大利教育學家瑪麗亞.蒙臺梭利稱為數字概念敏感期,在孩子們4-7歲尤其明顯。
我們不難見到,寶寶們2歲開始,便會數數,“1,2,3,4……10”,事實上,這時雖然小寶寶已經會數數,但他們卻不知道這些數字代表數量或總數的概念。到孩子3,4歲左右,才能在對著玩具數數時,初步理解當自己數數,數到6的時候,6是代表6個玩具的意思。所以,在這個孩子對數學表現出敏感的階段,爸媽可以開始嘗試讓孩子接觸數學。
然而,這階段的孩子由于處于具體形象思維,所以父母絕不能通過讓孩子背誦抽象的公式學數學,這種做法給孩子帶來的結果,其實跟2歲寶寶數數毫無區別,是沒有意義的,還會給孩子學數學帶來了隱患——因為讓小朋友背誦理解不了的公式,是在不斷強化“數學很難”。這時,最合適的方式,是通過讓孩子數具體的物品數量,來學習簡單的加減法。這其實也是小朋友初步“理解”數學的過程。
當孩子6,7歲后,進入數學邏輯的敏感期,這時,孩子們便可以接觸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數學題了,比如“3+5=?”如果小朋友沒有在數字概念敏感期,通過具體的玩具或其他物品的方式來理解數學,這階段要補上,因為這是小朋友理解數學的基礎,就像建造房子的地基一樣,這是孩子學習數學的基礎。
所以,學齡前的孩子可以接觸數學,也可以學數學,關鍵是父母要采取正確的方式。
如何用合適的方式,激發孩子的算術興致?
有一位老師是數學教授,在激發孩子算術興致方面頗具心得。
記得有一次,我在她家做客。閑聊間,她6歲的小孫子給她“出題”,列了一頁算術題讓奶奶解答。教授也很“入戲”,不僅認真地“答卷”,還把孫子稱為“小李老師”。當老教授答卷結束后,小男孩也很認真地“批改”,一本正經地拿著紅筆坐在書桌前一遍又一遍地算,當然少不了笨拙地數手指。批改到最后一遍,小男孩大喊:“奶奶,你這道題答錯了,一看就知道,你剛才沒有好好數手指啊!”
我被小男孩的話逗笑了, 我難以想象一個成年人還需要數手指的情形,更何況他的奶奶是數學教授。
不過,讓我深受觸動的是,小男孩為了當盡責的老師,足足把那一頁的算術題來回算了3,4遍。跟那些強迫利誘孩子學數學、練算術題的父母相比,老教授的做法可謂“一絕”!
這其實也是假裝游戲的一種方式,不過是以“游戲”的方式,達到了學習的目的,還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當父母們不知如何激發孩子的算術興致、培養數學興趣時,讓孩子充當小老師,給爸媽出題和批改答案,能把學習數學變得有趣一些,還順便實現了重復學習的目的。
如何做,會讓孩子的大腦越來越擅長數學?
有一位“遲來的數學天才”,她的名字叫芭芭拉.奧克利(Barbara Oakley),從小數學很差,并且很怕數學。
她在26歲那年,腦袋里突然冒出一個奇怪卻又讓她興奮的想法,就是重新學數學。她當時是俄語翻譯,俄語嫻熟,她覺得,或許用學俄語的方法學數學,是個不錯的做法。因為學俄語,首先要充分地理解單詞的意思,還要做到流利,需要在不同的情況下反復練、重復試錯,達到流利的效果后,便是真正學會了俄語。簡言之,便是多練。她相信,學數學也是如此。果然,她在數學上慢慢地變得如魚得水,后來還成為奧克蘭大學(OU)的工程學教授。
為什么就像學習語言那樣學習數學,也能把數學學好?在數學方面,孩子一開始需要從基本原理出發,充分理解數學概念是基礎,就像充分地理解單詞的意思那樣,而不是一來就套各種公式。用一個形象的說法,就是當一個孩子跳田字格游戲時,腳如何運動是“基本原理”,“先左跳2下,右跳3下”是“公式”。除此之外,把數學概念在各種“情景”下反復練,數學概念達到了“流利”的效果,從而最終把數學掌握好。
美國知名KIPP學校的學生,也正是把勤勞、多練發揮到了淋漓盡致,這所學校的孩子們的成績單總是很漂亮。據說這所學校的八成學生超過美國同級別學生,九成能獲得教區獎學金。
除此之外,孩子越年幼,大腦越是處于高速塑造的階段。幼年時期一些頻繁的行為能塑造大腦,技能會以神經元的方式“長”在大腦。如果一個孩子經常正確地學習和練習數學,塑造新記憶的海馬體被頻繁地激活,那么大腦也會越來越擅長數學。
所以,當一個孩子討厭數學和算術,一定是在一開始用了錯誤的方式,把孩子的數學之門變成了一道“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