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故事活動促進幼兒語言學習
時間:2018-09-11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它更是人類社會交往的最重要的工具,語言在人類發展史上更是先產生于意識,對社會的進步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已成為家長們的熱門話題。眾多的專家、學者從實踐研究中總結出了許多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發展的經驗和方法,在將前輩們的思想理念運用到實踐工作中的基礎上,我對在故事活動中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有了一些新的感悟。《綱要》中強調了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但幼兒的交往往往是有限的,更多的需要成人幫助創設一些交往的情景條件。從學前階段到小學低年級,故事是兒童閱讀的主要材料,對于幼兒園中尚不識字的幼兒來說,聽故事和看故事圖書就成了他們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有了傾聽和理解的鋪墊后,在故事特定而適宜的情境中,幼兒對語言的運用就會顯得更自然和主動了。下面是我在實踐教學中總結的如何更好的讓故事活動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幾點經驗。
第一、教師語言的規范性和情感性,表情動作的形象性。
2——6歲是兒童學習口頭語言的關鍵期,4——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語言豐富詞匯的關鍵期。可見,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的重要性。語言發展的最終目的和價值就是運用,運用語言的能力前提條件是傾聽語言能力的理解語言能力的發展,而著聽和理解語言的能力培養往往取決于成人的教育引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故事教學活動中,我覺得教師對故事的精彩講述要遠遠優于錄音帶中的講述。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幼兒已培養了一定的感情,有了親近感,這一感情基礎使得幼兒聽老師講故事的興趣勝與去聽錄音帶中的故事講述。這一點賦予了教師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更多的重任,要想讓幼兒更主動積極地傾聽故事,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和語言,教師微必須做到活動中自身語言的規范性和情感性相結合,同時還要注意動作表情的生動性。這里所說的語言規范性并不是說按照某種固定模式拼湊起來的語言表述,而是指語言表述的清晰性、準確性和優美性。在活動中,由于幼兒的年齡小,語言經驗缺乏,我們可以不要求幼兒語言的規范性,但教師在給予幼兒語言信息時就必須做到規范,不能含糊其辭。教師的語言應當做到口齒清晰、鮮明、準確。教師的語言,應當如同珠落玉盤,清晰悅耳,一字一詞不能含糊不清。語言的表意達情,首先要讓幼兒聽懂、聽清教師在說什么,只有聽得清楚,才能逐漸理解。教師的語言發音必須準確,力求做到字正腔圓。眾所周知,幼兒語言的獲得多由模仿而來,在家庭,幼兒主要模仿家長;在幼兒園,幼兒的模仿對象主要是教師,因而,只有聽清楚教師每一個詞匯的發音,幼兒才能準確地模仿,幼兒的語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發展。語言的情感蘊涵在語音、語調和語速中。枯燥平淡的講述成人都無法提起興趣,更何況幼兒呢?為了表達好故事內容,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就必須注意讓自己的語言融入感情,語調要隨角色變化而變化,要適宜角色的口吻,如在故事《山丘上的約會》時,教師要用溫柔的聲音來表現玲玲的對話,而瓜瓜的聲音則是明亮、有力稍微變沉、變粗一些,這樣能讓幼兒很自然的區分出故事的不同人物及人物的性別、性格;聲音的高低要以全體幼兒都能聽到為宜,但要根據情節的變化而變化;語速的快慢同樣也要適宜情節的發展,表情和動作起到了吸引幼兒注意力和幫助理解故事內容的效果,例如講到玲玲和瓜瓜就要見面時,要表現出期待,想象;講到高興的地方,要眉開眼笑;講到羞愧的地方,要眼睛朝下,難為情的樣子,使幼兒感到真實可信。
第二、故事角色語言的豐富生動性。
在各種語言教材和著作中都指出故事的主題要單一明確,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我在認同此觀點的同時更傾向于故事角色語言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單一明確的故事主題,使幼兒能一聽就懂,從中接受教育;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使他們全神貫注地傾聽故事;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又能使幼兒易于分辨出誰好誰壞,誰是誰非,懂得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如果故事中有更豐富、更生動的角色語言,那么幼兒在活動中會更主動快樂的去說。因為模仿角色語言易于幼兒主動建構的語言。例如:在故事《山丘上的約會》中,我將故事中玲玲和瓜瓜的心理反應與幼兒討論分析過,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旁白和對話進行改編,如曾子悅將原來的“玲玲的脖子長,她只顧看著上面,沒有低頭看,當然看不到瓜瓜了。”改成了“玲玲睜大眼睛看呀看呀,可是她哪里看得到那么小的瓜瓜呢!她著急的想:瓜瓜到哪里去了?瓜瓜呢?怎么找不到呢?”,孫甜甜還將玲玲對瓜瓜的心理活動也加入了角色對話:“雖然你不是一位高大英俊的先生,但是你還是我的好朋友,我還是很喜歡你!”等,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記憶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而且幼兒還特別喜歡學說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第三、融合有趣相宜的游戲。
語言學習不是通過某一種教育活動或在某一教育領域就能完成的,《綱要》中明確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要求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故事活動作為幼兒語言學習的一種重要活動形式也不例外,它不可能脫離其它教育領域的活動而獨立存在開展,它要滲透藝術、德育等多方面的教育,而游戲活動在故事活動的滲透和貫穿更促進了其的發展,為幼兒在活動中提供了更多的各種不同的說的實踐機會,可以說游戲之于兒童口語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我也發現融合了相宜的游戲,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會更高,如果游戲安排得當,還會起到促進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幼兒說話欲望的作用,例如:在故事《我和你差不多》的講述后,我組織幼兒玩了“找朋友”的游戲,因為沒有提出朋友的要求,例如:什么樣的朋友,個子高一點的嗎?個子小一點的嗎?胖一點的?幼兒與舞伴在跳舞后才發現原來與找自己體形相差太遠的伙伴來做自己的舞伴不合適,這個游戲經驗對接下來的故事有了鋪墊作用,更易幫助幼兒理解。在諸如此類的游戲中,幼兒語言學習和運用得到了更寬松、自然的環境。
第四、鼓勵幼兒大膽演繹故事。
幼兒復述故事是故事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幼兒復述故事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自然的講述,既要求幼兒基本上能按照故事原文講,能用原文中的關鍵詞句,又可以讓他們按照自己對故事的理解,適當使用替換詞句講述,保持其基本意思。在平常活動中,幼兒在聽完故事進行復述時,他們常常會表現出緊張、不夠自然,甚至是羞于開口。如何讓幼兒能自然主動地復述呢?我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嘗試各種形式和方法。在有了前面提到的豐富角色對話,并且幼兒易于、樂于學習角色對話的基礎上,融合了角色表演游戲和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全身動作教學,讓幼兒之間先互動起來,可先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或段落進行練習,教師在開始時可做參與性的引導,引發幼兒自然地說出故事中的某些情節,待逐漸熟悉后,還可以為幼兒創設出故事中相關情境,鼓勵幼兒大膽地演繹故事,在這樣仿佛游戲的活動中,依次提高表述語句的要求,進而完成故事的復述。
幼兒的語言學習、詞匯的積累、語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進行滲透和引導,故事活動只是語言發展的一種途徑,我們在努力開展好故事活動、促進幼兒語言學習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其他的學習方式,做到各種教育的有機結合,以期更有效地發展幼兒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