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有的孩子總是東張西望,不專心聽課。這時,組織教學活動的老師往往會提醒該孩子要專心聽老師講課,提醒多次不見有效時,老師就會對其進行批評進而強壓孩子坐在位置上聽課,如果這樣做還沒有效果,保育員往往就會坐在該孩子的身邊進行“監視”甚至用雙手放在該孩子的肩上,強壓孩子坐好并認真聽課。
孩子“不老實”的原因分析:
一、外界因素干擾
活動室外小朋友的嬉戲聲;
室內溫度太低或太高;
教師過于華麗奇異的穿著打扮;
活動室的裝飾過于繁雜零亂;
教玩具過早落到幼兒的手上;
幼兒隨身帶有具有吸引力的玩物;
成人的許諾,
如,媽媽早上說,
下午會很早就來接她,
可是到現在還沒有來……
二、教學活動的性質
教學內容、活動形式單調乏味,
對幼兒沒有吸引力,
不能激起幼兒的內在需要和興趣。
三、沒有得到關照
幼兒身心需要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沒有受到適當的關照,是引起幼兒“不老實”的根本原因。
如孩子都積極舉手要發言,可老師只叫了端坐得很好的小明起來回答,這樣,其他孩子的自我表現欲受到了壓制,當小明起來回答問題時,其他孩子也就會變得“不老實”起來了。
再比如,老師在上面講課,一個孩子在底下因“背癢”而“亂動”并且帶著渴望得到幫助的眼神看著老師喊:“老師……”,可是,沒等孩子繼續說下去,老師就立刻制止說:“等下課后再……”結果孩子整節課都在“不老實”地亂動。
應對幼兒“不老實”的方法
治“標”之法
1. 給予信號
當某一兩個孩子出現“不老實”行為時,當班教師暫時停講,凝神“不老實”的孩子,或向他搖搖頭等。
2. 鄰近控制
為了使信號更加有效,老師一邊凝神,一邊走近“不老實”的孩子。
3. 提出問題
提示等會要提問,孩子為了能回答老師的提問,為了被老師提問后不會因回答不出而被批評往往會認真地聽老師講課;直接提問剛才“不老實”聽課的孩子,會讓他因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而得到“教訓”,今后變得“老實”;教師“裝模作樣”地面向全體孩子提出問題,然后指名讓“不老實”的孩子回答,當他因不專心聽講而無法正確回答老師的提問時,因勢利導地對他和其他孩子進行教育。
3. 特殊安排
當某一二個孩子反復出現“不老實”行為時,教師將他的位置安排在適當靠近老師的地方。
4. 直接批評“不老實”的孩子
當某個孩子“不老實”時,老師直接點名批評相應的孩子,達到警示教育其本人和其他孩子的作用。
5. 通過“口令”等整頓全班紀律
當有超過20%的孩子出現“不老實”行為時,教師通過“請你象我這樣做”,讓幼兒跟老師的搖鈴聲的節奏拍拍手……
7. 表揚他人
8. 許諾
9. 多數孩子在教學活動中都“不老實”時,老師利用教學活動后的“好處”來讓孩子們為了那“好處”而控制好自己專心地聽老師講課。比如,有的老師說: “老師一會兒要給聽課認真的小朋友一個五角星。”
上述8種方法只是治“標”,但不治“本”,它們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不老實”狀況。
象方法1至方法6,只能讓孩子暫時變得“老實”,但很可能身在曹營心在漢,表里不一;
方法7也僅僅能讓孩子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而變得“老實”——一動不動,但并不一定將心思放在當前的學習活動上;
方法8會誤導孩子們為了課后的“五角星”“小紅花”等而而變得“老實”,但他們并沒有因此而真正發自內心地喜歡當前的學習。
治“本”之法
要努力讓孩子對教學活動本身感興趣。
為此,
各種教學活動必須以符合幼兒心理需要的方式來展開,
當孩子們表現出“不老實”的行為時,
作為負責任的教師不要認為“不老實”是孩子們的錯,
更不要對孩子們生氣,
要多從自身的教學找原因,
要努力思考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
甚至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讓教學活動以符合孩子們需要的方式來展開,
讓每個孩子在各項教學活動中都沐浴在老師的關愛之中,
都有孩子們自我表現的平臺,
都能找到心靈的歸屬,
不同層次的孩子都有所成功和進步,
都有成就感,
過著有尊嚴的生活!
這樣,孩子們的“不老實”行為就會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減少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