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形體】
簡單地說,空間形體即形狀,幼兒認識形狀的過程具有以下特點:
1)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順序是: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認識立體圖形的順序是:球體→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2)從局部、粗糙的感知到完整、細致的辨認。
3)抽象能力隨年齡增長而發展。
按照年齡劃分,幼兒認識空間形體的年齡特點是:
1)3-4歲:能正確認識和區分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對橢圓形、長方形等其他平面圖形也具有一定的匹配能力;往往會把形狀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相對照(如把圓形說成太陽)
2)4-5歲:能正確認識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和梯形,逐步理解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圖形守恒;能對相似的圖形進行比較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對平面圖形的組合品達活動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及一定的創造性。
3)5-6歲:已經基本能夠理解圖形的典型特征,進一步理解圖形之間較為復雜的組合關系。
由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如:
1)認識平面圖形:在視覺、觸覺感知實物輪廓的、運用重疊比較法、通過對圖形的分割和拼合。
2)認識立體圖形:運用觸摸感覺形體、運用自然測量、運用重疊比較法、開展粘貼活動。
3)等分:幫助幼兒獲得整體與部分概念、進一步加強對形體特征的認識與區分。
【空間量】
量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學習空間中的量也能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幼兒認識空間量的過程具有以下特點:
1)從明顯差異到不明顯差異
2)從絕對到相對
3)從模糊、不精確到逐漸精確
而幼兒學習空間量的過程也有顯著的年齡特點:
1)3-4歲:能區分物體的大小差異,能用一些簡單的詞匯來表示相應的量;但對其他量的差異不敏感,會籠統地概括為大小;對輕重的感覺有了初步的發展。
2)4-5歲:感知量的精準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3)5-6歲:能正確認識并用相應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量,精確性大有提高。
由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如:
1)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粗細、高矮、輕重:運用感官、重疊并放法、發現法、尋找法、游戲法來比較。
2)量的排序:將兩個以上的物體按照某種特征上的差異或一定的規則排列成序。
3)體驗量的守恒:利用直觀的實驗幫助幼兒理解面積、體積等量的守恒。
4)學習自然測量:老師仔細講解并讓幼兒實踐操作。
【空間方位】
幼兒在辨別空間方位、形成空間方位概念的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從上下→前后→左右
2)從自身為中心到以客體為中心
3)從近的區域范圍擴展到遠的區域范圍
對于空間方位的學習,幼兒展示出的年齡特點是:
1)3-4歲:能夠用視覺判斷相對于辨別出發點的物體的位置。
2)4-5歲:區分前后區域的面積有所擴大,能以自身為中心判斷左右的空間方位,能對離自身稍遠的或斜于自身前后位置的客體方位有較正確的判定。
3)5-6歲:基本能把空間分成兩個區域,或左右、或前后,還能把其中每一個區域分成兩個方面(前左等) 。
由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如:
1)以自身為中心辨別上下、前后、左右。
2)以客體為中心辨別上下、前后、左右。
3)認識空間方位相對性、連續性、可變性。
【時間概念】
時間概念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幼兒認識時間概念具有以下特點:
1)容易受到實際生活的影響
2)容易受到知覺影響,將時間與空間等同起來理解(如認為跑得久就跑得遠)
3)更容易理解短周期時間順序
4)表達時間的詞語發展存在一定困難
而對于時間概念的學習,幼兒的年齡特點是:
1)3-4歲:掌握一些最初步的時間概念(早上、夜晚),但對時間的理解還與生活中的事件相聯系,對具有相對意義的時間概念(今天、明天)還不能掌握。
2)4-5歲:能準確確定不太長的時間間隔。
3)5-6歲:對時間的認識逐漸向更長、更短的時間段擴展;對時間分化更為精確。
由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如:
1)認識早中晚、白天與黑夜
2)認識昨天、今天、明天
3)認識年、月、四季、星期
4)認識時鐘
以上,就是幼兒各項數學能力的發展特點以及對教師的教學建議,希望能對各位老師的工作起到幫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