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傳統習慣,初一,給家族中的老人拜年、從初二開始,便探親訪友了。俗話說,“外甥拜年,初二初三。”外甥探親首先要給外祖父母、舅父舅母去拜年,然后是姑父姑母,姨父姨母,依次排序。拜年是要分親疏遠近,這便是倫理之禮。正月初五叫“破五”,到這時候再拜年,就有點晚了。
家族拜年
家族拜年的意義在于傳承孝悌之道,發揚尊老愛幼之風,維護家庭的團結和睦,教育晚輩尊老敬長。拜年禮儀,是教育青少年在家里養成懂禮節,知進退的良好習慣,以便將來到社會上也能尊師敬長,謙虛謹慎的工作和生活。
親戚拜年
親戚之間,在新春佳節,互相探視、慰問、拜望、祝福,能夠增進親情,加強團結,溝通感情。所謂親戚,現在一般指的是由于婚姻關系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這種關系開始是憑著血緣關系來維護的,需要通過禮儀來調節。比如,姑舅表親之間,依傳統,應該是外甥先給舅父母拜年,然后內侄再給姑父母拜年,這種倫理關系稱為“娘親舅大”,這種風俗包含有尊重母系的風俗。給外祖父母、舅父母拜年,宜早不宜晚。不宜晚于初五。因為春節的黃金時期已過,家家都要料理生意,無暇整天招待客人。
朋友拜年
朋友之間在正月里互相拜個年,一是為了祝賀新年,二是為了慰問健康,三是為了增進友誼。無論去年有多大矛盾,新年一拜,心情愉快,往日嫌隙,馬上拋在九霄云外。所以,拜年雖然是禮儀形式,卻有極其豐富的道德內涵,輕視不得。現在家家都有電話,為了不打攪長者,有時也可以打電話拜年。訪友之前,最好事前打電話,問問對方家中方便與否,免得主人一時應酬不開。在禮儀往來中,這是很值得注意的。
常見拜法有五種:
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么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妓女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現在的拜年著裝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于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干凈。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凈、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