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日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節日教育的必要性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怎樣通過游戲、藝術、烹調、體育、文學等各種活動,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社會資源,適當向兒童介紹我國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培養理解、尊重、平等的態度。《幼兒園工作規程》總則,也指明了幼兒園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而中外重大節日恰恰是最好的突破口。
2、節日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們日常社會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節日。而在這些重要的節日、紀念日中,都蘊藏著寶貴的不可估量的教育資源。節日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節日活動則是民風習俗的最集中體現和重要組成部分。不同類型的節日的起源都是不同的,它的活動內容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通過節日教育,我們可以尋筧不同民族歷史發展的軌跡;可以看到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交往及其傳統友誼;可以體會到各國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真切之情;可以多方面領略各國人民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只有選擇與幼兒直接經驗相聯系的內容,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動眼、動口,自主的參與活動,只有這樣才能被幼兒所接受、所理解、所掌握。教育是人際間的影響和互動,道德、智慧、意志、思考方式、情感的傳遞和暗示都是在這種互動和影響中發生。因此,節日教育需要幼兒園、家庭、社區、社會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為幼兒創設出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空間。
二、在現實教育中的節日教育狀況
1、幼兒園利用節日資源的狀況
中國是一個有幾千年燦爛文明史的國家,社會紀念性節日和民族傳統節日頗多,那么,古今中外的主要節日在幼兒園里是否有所體現?慶賀的程度如何呢?
v 幼兒園歡慶的社會性紀念節日最多的是“國際兒童節”、“國際婦女節”、“元旦”、“國慶節”、“教師節”、“國際勞動節”,而“建軍節”、“世界衛生日”、“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植樹節”、“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等卻利用的很少,甚至為零。
v 幼兒園慶祝的民族傳統節日最多的是“中秋節”、“元宵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而“重陽節”、“冬至節”、“除夕”、“臘八節”則很少被利用。
v 幼兒園慶賀的生日最多的是“兒童生日”,而“教師生日”,特別是“家長生日”幾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未被怎么慶賀。
v 幼兒園喜慶的西方傳統節日主要是“圣誕節”,而“感恩節”、“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的利用率則較低。
v 在幼兒園所有慶賀的節日中,沒有民族特色的節日,也沒有外國獨特的節日,更沒有宗教特色的節日。其實,只要有教育意義的、健康的節日都應該被吸取。如:傣族的“潑水節”、黎族的“火把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日本的“櫻花節”、新加坡和美國紐約的“食品節”、英國的“莎士比亞戲劇節”、秘魯的“太陽節”、德國的“啤酒節”、德國和巴西的“狂歡節”、伊斯蘭教的“開齋節”、基督教的“復活節”和“感恩節”……
2、幼兒對我國傳統節日的認知狀況
幼兒對于我國傳統節日的認知,從總體而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表現出明顯的年齡差異。對不同的傳統節日,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喜歡程度也各不相同。知道元宵節是“吃元宵、提花燈”的人數比較多,而認識國慶節的就較少。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與幼兒的心理特征有密切關系,也與家長的素質和教育程度有關。由于幼兒對節日感受和喜愛程度多數是從具體形象的親身感受出發的。像元宵節這樣的節日,幼兒在幼兒園、家中往往自己動手包元宵,元宵節這一天便成了幼兒生活中極為有趣、備感新鮮的節日,他們吃著自己包的不像樣兒的元宵,表情是那么自豪和興奮。幼兒除了吃元宵外,還玩花燈,這更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國慶節那天,一般幼兒園多是組織唱歌、跳舞、繪畫等慶祝活動,與其他節日較為雷同,故幼兒對國慶節這樣蘊涵著深刻政治內容的節日無法理解,因而很難形成深刻印象。值得注意的是,像圣誕節這樣的西方傳統節日,由于其鮮明的形象特征(圣誕樹、圣誕卡、圣誕禮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樣在我國的幼兒中風靡起來。
總之,對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征且幼兒能積極參與的節日,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喜歡程度都很高;對無特色的及幼兒很難主動參與的節日,幼兒印象不深,對其認識水平和喜歡程度就都很低。
三、思考與教育建議
1、幼兒園節日教育的建議
v 可利用的社會資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旅行也是一種教學方式”,“人的身體所處環境的變化可以使人的思想、觀察和行為發生變化”,“在學校教學計劃中安排有組織的旅行”,可以幫助幼兒“發現自己所處地方環境以外的世界”,“實現認識體驗到情感體驗的轉變”。因此,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幼教工作者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參觀、游覽、遠足等活動,讓幼兒園置身于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和設施之中,實際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師可以根據節日教育活動的安排需要,經常帶幼兒到當地的各種博物館、展覽館、歷史名勝、體育館、紀念館、學校和政府機構等地方去參觀,到兒童樂園去動手操作,到海底世界和動物園觀看動物表演,到公園、街道、博覽園、廣場、社區等地方去散步參觀,使幼兒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探索,攝入量多質優的表象,豐富對地區、國家發展和世界文化的感性知識。
祖國各地都擁有許多重要歷史風貌特征保護區、旅游名勝景點、著名夜景和經典建筑,這些也都應該成為幼兒園對幼兒進行節日教育的重要資源。如南京的幼兒園,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12月13日)的時候去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世界動物日(10月4日)參觀紅山森林動物園、海底世界、玄武湖飛禽世界;世界氣象日(3月23日)參觀氣象臺、氣象站、天文臺……
v 可利用的情感教育資源
節日教育也可以是教師對幼兒進行愛的情感教育的特殊形式。各種重要的節日、紀念日,都蘊藏著寶貴的教育資源,只要教師善于挖掘和利用,就能起到獨特的效果。在慶祝“三八”、“五一”、“八一”的節日時,教師組織幼兒先后開展“好媽媽”、“勞動真光榮”、“擁軍”等活動,培養幼兒對他人的愛心,使幼兒學會尊重從事不同職業的人的勞動成果;在歡度“父親節”(6月第三個星期日)、“母親節”(5月第二個星期日)的時候,教師指導幼兒畫玫瑰花、折康乃馨,送給爸爸、媽媽,并做一件使爸爸、媽媽感到高興的事;在“感恩節”(11月第四個星期四)到來之際,教師告訴幼兒對父母要心存感激,指導幼兒學會用語言、動作、體姿、神態等不同的方式,向父母表示謝意。
2、家庭節日教育建議
① 家庭節日教育的必要性
家長對幼兒進行節日教育也是極有必要。《幼兒園工作規程》要求“幼兒園應主動與家長配合……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家長教育行為規范(試行)》要求家長“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和學校、社會密切聯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② 利用家庭節日對幼兒進行愛的情感教育
家庭的各種重要節日、紀念日,都蘊藏著寶貴的道德教育資源,家長應充分地加以使用,但現實并非如此。許多家長都很風光地為年幼的孩子慶賀生日,而把自己的生日、特別是祖父母的生日拋在了腦后。事實上,這并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易使孩子誤認為只有自己才有生日,才應祝賀,才該享受別人的關愛,進而助長孩子的自我中心,催發孩子“惟我獨尊”心態的萌芽。為此:
v 要重視家長自己的生日,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意識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平等的,他們和自己一樣,也有生日,也應該慶祝,自己也要向他們表示愛意,從而使孩子明白過生日不是他們的專利和特權,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盡早走出自我中心的小天地。
v 要利用“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的獨特時機,對孩子進行“孝”的教育,使孩子能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報答長輩的辛勤勞作。例如,在“父親節”來臨之際,父親可向孩子介紹自己的職業,不但訴說自己是做什么工作的,是怎樣工作的,而且還帶孩子到自己的場所去觀看,使孩子深切地體會到父親工作的勤奮與辛苦,學會關愛父親;在“重陽節”到來之時,父母應讓孩子知道人年齡越來越大,體力就會越弱,身體就會越差,為此,要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照顧和幫助。因此,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給祖父母、外祖父母買菊花、長壽糕的情形,感受父母對(外)祖父母的一片孝心。
v 要通過婚禮、葬禮、婚典紀念日、祭日、“清明節”等特殊機會,對孩子進行“情”的教育,既使孩子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感受與親人團聚的的樂趣,也使孩子在悲傷痛苦的氣氛中體會親人離去的孤獨,豐富孩子的感情世界,促進孩子情感的健全發展。如在祭奠祖輩家長的日子里,可以把相關的古詩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教孩子,告訴孩子自己的悲傷情緒以及對已故親人的懷念之情。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時,讓孩子體會合家團圓的幸福和樂趣。
v 在每個節日、雙休日、紀念日、生日,都應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學會照顧、關心和體貼人,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自立能力。
供稿:孟嬌 校對: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