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這是繆趣小朋友把一簍雪花片倒到地上的聲音,緊接著小朋友們一陣哄笑,競相模仿。這一切發生在短短的幾秒鐘里,我在錯愕之余冒出了一個念頭:“扔玩具真這么好玩嗎?”孩子們偷瞄著我不做聲,“那你們想扔嗎?”“想。”一個大膽的孩子回答我,其他人向他投去佩服的眼光,我點點頭,“那好吧,請你們盡情地扔把。”
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孩子們的叫聲和玩具的碰撞聲淹沒了一切,十幾分鐘后,滿屋一片狼藉,孩子們紅撲撲的臉上透著意猶未盡的喜悅。我鎮定而舒緩地說:“好了,我們該撿玩具了。”孩子們看著滿地的玩具不知所措,我笑了笑,“沒關系,老師和你們一起撿。”時間一分分的過去,玩具一個個的進了簍子,汗珠也一滴滴的從孩子們的頭上冒出來,當最后一個雪花片放進簍子的時候,大家都往地上一躺,“好累呀,終于撿完了。”
“那你們喜歡扔玩具還是撿玩具呢?”
“當然是扔玩具。”
“為什么?”
“因為扔玩具很開心,撿玩具太累了。”
“那誰來撿呢?”
“誰扔的誰撿。”
“最好大家都別扔。”
“對,那就沒有人累了。”
……
孩子們還在討論著,我想我成功了,因為“不亂扔玩具”不再是一句教條的規則,在勞動中它變成了孩子們樂意接受并自覺養成的習慣,由此我想到:與其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說教,不如另辟蹊徑,讓道理行動化,讓規則生活化,少對孩子說一點,多讓他們做一點,這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才能埋下關心他人、自我約束的種子,使之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