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墻面、活動區等是在課程實施中環境的一部分,它們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和材料記錄下已經和正在實施的課程的種種,使課程不斷的延伸。如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不斷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使舊問題的解決產生出新問題,因此不斷的創設和完善環境的過程也就是不斷的拓展、延伸課程;
提供大量的廢舊物品,供幼兒操作,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愿望和動手的欲望。在科學探索區配置多種多樣的、適合幼兒發展的材料和工具,這些材料和工具能激起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輕松、愉快地主動參與到有趣的科學探索活動中去。 在班里放置放大鏡、磁鐵、教師自制的天平和各種形狀的卡片,供幼兒拼圖。在美工區,提供蛋殼,顏料,廢舊的瓶罐,促使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以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之, 讓孩子們感受到創造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樂于創造,樂于探索。增強了孩子的探索欲,以后每逢碰到廢舊物品,孩子們就會說,我們來做一個東西,然后絞盡腦汁。既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班級向陽的走廊處, 放一些植物,如可發芽的土豆、黃豆、稻谷、大蒜等,這些自然角的秘密常常會讓孩子們不由自主地去發現,去探索,去尋找答案。
以往幼兒園的環境一般都是由成人為幼兒提供,幼兒處于被動地位,無法參與到環境布置中去,結果影響了幼兒的思維和創造的發揮。所以,現今幼兒園要注重為幼兒提供獲取新知識經驗、鍛煉雙手技能的機會,又可使幼兒對自己親自動手、動腦布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滿足感。從而更加愛護珍惜環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勵,更激發幼兒充分與環境相互作用。尤其活動區更是設計、提供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教育課程要求相適應的操作材料,材料和工具的擺放 ,方便幼兒取放,培養幼兒玩后放回原處的好習慣。由于幼兒喜歡介入環境,體驗自身的行為過程,我們在創設環境時,注重環境設計過程的指導,讓幼兒在參與環境的過程中,不斷鍛煉、增長才干、發揮幼兒在環境創設中的主體作用。 幼兒是環境的主人,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來設計創設班級的環境,這樣的環境對幼兒來說也更具有意義。 在幼兒參與布置的過程中, 充分發揮他們主體的作用。
在各區域的環境創設中,都有幼兒提供的材料與作品,是他們參與班級環境創設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過程,培養他們從小就有變廢為寶,不浪費任何資源的環保意識。無論哪個區,都或多或少的投放廢舊物品, 讓幼兒明白“只要你做有心人,廢物也能變成寶。”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操作, 使幼兒了解廢舊物品的利用價值,激發創造欲望及活動興趣。
遵循幼兒園環境創設原則,活動的部分可由幼兒參與布置,引導幼兒根據教育和自己的意愿創造出不同的形象。 固定的部分有教師制作。 所以在教室的外墻, 我們可以的設計主題是《我們的作品》,作品全都是有娃娃自己動手操作完成,然后由他們自己張貼。這樣的目的首先就是給幼兒一個直觀的感受,讓他們能夠一目了然的看見自己和別人的作品,然后通過比較、參照、發現別人的優點,彌補自 己的不足,而且也在不自覺中學會了欣賞,學會欣賞很重要。欣賞他人可以學人所長,被人欣賞會增添信心、發揮潛能。我們還可以把幼兒的畫掛在教室里。這些設計和創造不僅有美感,還蘊藏著知識,引導幼兒從色彩、形態美進行欣賞讓孩子 在自然而然當中得到提高。也讓家長能夠更直接的了解到孩子的情況。環境創設 是教師和幼兒共同走進主題,在主題中共同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提升審美情感,促使環境成為幼兒主動表現個人審美體驗的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在家與園這一欄里,我們把每周的課程安排告知家長,我們把最新的、最好的教育孩子的信息傳達給家長,讓我們在第一時間與家長溝通。當然這里也有我們班的每周小明星張貼欄,讓家長和孩子都感受到進步,感受到成功,感受到自豪。孩子們在自己動手創造優美環境的過程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這種快樂使他更自覺地關心周圍事物,產生新的期待。這些圍繞教育目標創設的環境,不僅使孩子獲得了有關知識,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而且還增 強了幼兒間的交往,增進了情感的交流。 還增進了家長對幼兒園教學動態的了解, 對主題的開展起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