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就餐環境設計的2個金點子
時間:2018-07-04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如何能給幼兒營造一個健康的就餐環境,從而培養好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一、了解幼兒進餐時的心理特點是營造健康進餐環境的前提
1、幼兒的好奇心強,喜歡吃花樣多變和色彩鮮明的食物
孩子對食物的色彩、形態特別注意。花樣多變的面食、造型有趣的糕點、搭配美觀的菜肴,都很受孩子的歡迎。
2、味覺靈敏,對食物的滋味和冷熱很敏感
幼兒的味覺很靈敏,他們不僅對食物的甜酸反應明顯,而且對苦、咸和有異味的食物也很敏感。凡是成人認為較熱的食物,他們都認為是燙的,不愿嘗試。因此,不宜給孩子吃太冷或太燙的食物。
3、喜歡吃刀工規則的食物
幼兒對某些不常接觸或形態狀奇特的食物如木耳、紫菜、海帶等常持懷疑態度,不愿輕易嘗試。因此,需要在孩子品嘗前進行餐前教育,激起他們想吃的欲望。
4、喜歡用手拿食物吃
生黃瓜、蕃茄、串豆腐干、鹵豬肝等食物,可以拿在手上吃,帶有游戲性,因此,孩子對這些食物普遍感興趣。利用這一就餐心理特點,對營養價值高但孩子又不愛吃的食物,如豬肝等,可以讓孩子用手拿著吃。
5、大都不喜歡吃盛得過滿的飯
孩子看到盛得過滿的飯常常會感到很委屈,生怕吃得慢或吃不下而受到指責,卻喜歡一次次自己去添飯,并自豪地說:我吃了兩碗、三碗。因此,成人給孩子準備第一碗飯時要根據孩子的胃口盛得適中,留下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添飯,以培養孩子吃飯的自信心和動手能力。
6、挑食的孩子吃飯進容易情緒緊張
那些膽小、體弱、有偏食挑習慣的孩子,吃飯時特別容易緊張。尤其是碰到吃不愛吃的肥肉、蘿卜、大蒜等時,他們往往邊吃邊想辦法“消滅”這些東西,有時趁人不注意扔到餐桌下,或塞在口袋里。如果成人再強迫他們進食,他們往往哭鬧。孩子的心情緊張,會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從而抑制胃腸蠕動,減少消化液的分泌,產生飽脹的感覺。
因此,根據幼兒的進餐時的心理特點來搞好食物調配與烹飪,是創設健康進餐環境的重要內容。
二、創設健康的進餐環境,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進餐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膳食質量。進餐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兩方面。健康的物理環境是要餐廳光線充足,空氣流通,溫度適宜,餐桌與食具清潔美觀,大小適宜,室內布置優雅整潔;健康的心理環境是要膳食氣氛和諧,不強迫幼兒進食,不體罰或批評,使幼兒情緒愉快。在進餐過程中,師生之間要相互交流,融知識教育、情感交流、行為與習慣的訓練為一體。還可播放一些輕松、優美的音樂,以促進食欲。進餐環境中的噪音、喧鬧、擁擠和污染會使幼兒大腦皮層抑制,影響膳食的質量和消化吸收。
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于幼兒的膳食平衡,有利于消化器官的活動和預防疾病,也有利于幼兒良好道德品質與文明行為的形成。膳食習慣深受環境的影響,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常常是模仿成人而習得,或是缺乏訓練、嬌慣和放縱所致。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多,如偏食,挑食,快食,蹲食,好吃零食、咸食、燙食,節日暴飲暴食,飯前便后不洗手,喝生水,生吃未洗的瓜果蔬菜,吃腐敗變質的不潔食物,餐具碗筷共用等。要注意調整各種影響膳食習慣的環境因素,家長與教師要作好示范,幼兒園和家庭要一致要求孩子定時、定量、定地點進餐,細嚼慢咽;要不偏食,不挑食,不剩飯、撒飯,飯前作好準備;幼兒進餐時間每次至少半小時,也不易太長;要創設良好的相互模仿與學習的環境,讓他們在進餐過程中鞏固正確的飲食習慣,促進身心健康。
第一,創設寬松的就餐環境,有助于促進食欲。在膳食活動中,幼兒可自由選擇座位,選擇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共進午餐,教師只在幼兒請求幫助時,采取必要的措施。教師多給幼兒一些吃飯時間,不在就餐活動中處理有關紀律的問題,如“快點吃”、“要保持桌面干凈”等。教師與幼兒共同營造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的氛圍。幼兒園是家庭與社會連接的紐帶,與家庭不能截然不同。讓幼兒保持一個輕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可以促進消化腺的分泌,增進食欲。同時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有利于幼兒積極適應社會。有的時候孩子生病吃不下飯,老師輕輕地安慰他,和讓他坐在一起,陪著他說話,半個小時過后,幼兒把飯吃完,高高興興地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去了。這種不強迫幼兒進食,不用嚴格的紀律約束,而是通過情緒狀態的調整,促進幼兒食欲。
第二,可以為幼兒創造一個自我服務的機會。在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的今天,很多幼兒被過度地保護起來,被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幼兒園教師工作十分辛勞,要取飯菜,整理桌子,給幼兒分飯、分菜,時刻關注幼兒吃了多少,是否需要添加,給吃得慢的或吃飯能力差的孩子喂飯,吃完飯后還要收拾干凈,組織幼兒睡覺,結果是幼兒無須自我服務。實際上幼兒在3歲左右便開始尋求獨立的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聽見孩子說:“我自己來”,幼兒有自我服務的欲望。讓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學習如何進餐,如收放餐具,自取食物,互相鼓勵不浪費糧食,不挑食等。要使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賴成人的好習慣。教師往往重視“保”,給幼兒無微不至的照顧,忽視了“育”--教育幼兒獨立、自信。過多的保護剝奪了幼兒積極主動探索的權利,導致了幼兒在自主感的發展上的失敗。
第三,為幼兒創造一個與同伴融洽交往、師幼積極互動的場所。使幼兒在語言能力、知識經驗、人際交往等方面有所發展。民主寬松、開放的教養方式中,幼兒自由選擇伙伴,暢所欲言,不時地同老師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形成融洽的班級氣氛。
由此可見,教師一方面要營造一個愉快的吃飯的氛圍,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吃飯,并體會到吃飯的快樂,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盡量不要在飯桌上斥責孩子,影響孩子就餐的情緒。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不愿意吃或不想吃,請不要勉強他,就讓他餓一餓,這樣并不是什么壞事。創設一個健康寬松的就餐環境,多給一些就餐時間,改變“過多強調紀律”的就餐活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才能使幼兒在進餐活動中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