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寓教育于游戲之中,是學前教育區別于中小學教育的重要標志。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教育,是把幼兒看作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把發展幼兒的主體性作為幼兒園教育的核心目標;承認并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個體差異性;把教學活動過程看作是在成人與幼兒之間發生的社會性相互作用過程。主動性原理、個別化原理以及社會化原理,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原理。那么,幼兒園怎樣才能要做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確保幼兒每天都有充足的自由游戲時間
幼兒園要做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首先要保證幼兒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游戲活動。幼兒的自由游戲活動是幼兒真正的游戲,對于幼兒的童年快樂和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自由游戲活動還可以培養幼兒獨立決策、獨立思考與獨立行動的能力,有助于幼兒主體性、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
要保證幼兒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戲活動,就要在一日活動的安排中確保幼兒有充足的自由游戲時間。幼兒的自由游戲包括戶內和戶外的自由游戲活動。在每天兩小時(冬季為每天一小時)的戶外活動中,除了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如早操、集體游戲等)以外,應當注意為幼兒留出自由游戲的時間,讓幼兒自由地奔跑跳躍、嬉戲探索,滿足幼兒自由自在活動的欲望。在安排室內活動時,要保證幼兒每天至少有一個整段時長為1小時左右的區域自由游戲活動時間。保證充分的自由游戲時間,是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基本條件。
除了確保幼兒每天都有充足的自由游戲時間以外,還應在過渡環節和戶外活動中恰當地組織集體游戲活動。集體游戲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例如,“老狼老狼幾點啦”“丟手絹”“切西瓜”等都是幼兒園常見的集體游戲活動。集體游戲活動可以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歡樂,學習游戲的技能,鍛煉人際交往的智慧,而且可以培養幼兒對于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戶外活動和過渡環節等時段,要恰當合理地組織幼兒進行集體游戲活動,滿足幼兒游戲娛樂的需要,使活動順利轉換、動靜交替,減少幼兒消極等待的現象。
創設良好的、反映幼兒興趣的游戲環境
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反映他們興趣的游戲環境是支持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除了要保證幼兒在一日活動中有充足的自由游戲活動時間,幼兒園還應為幼兒創設安全、空間充足、結構合理、材料豐富的游戲活動環境,為幼兒自由游戲提供空間和材料方面的保障。
當前,我國幼兒園環境創設上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重墻面美化,輕幼兒操作材料;重功能室裝備,輕活動室玩具圖書游戲材料配備。相當多的幼兒園非常重視幼兒園墻面的美化,不惜花費資金、聘請專業人員在幼兒園園舍的外立面、走廊墻面、圍墻等墻面噴繪各種卡通畫;相當多的幼兒園在班級活動室以外建設各種功能室,例如科學活動室、美工活動室、建構游戲活動室、角色游戲室、電腦室等。但是,在每個班級的活動室里,圖書、玩具和游戲材料卻少得可憐。在一些幼兒園,班級規模超過國家規定的班額標準,班級活動室擁擠不堪。但是,卻在班級以外建了各種利用率極低的功能室。在班級以外不計辦園成本建設名目繁多、華而不實的功能室,不符合“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的普惠性幼兒園的建設標準。這種不計辦園成本、追求奢華的傾向到了該扭轉的時候了!
“兒童化”不能“化”在墻上,應該“化”在幼兒的手上。玩具或游戲材料是幼兒學習的“教科書”。幼兒園應當保證必備的資金,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幼兒班級活動室是幼兒在園生活、游戲和學習的基本場所。幼兒園環境創設要把“豐富班級活動室”作為首要任務,不要盲目模仿中小學的功能室,去建設華而不實的功能室。
非游戲活動中注入游戲的因素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除了游戲活動外,還有許多“非游戲活動”,例如生活活動、集體教學活動等。為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因素(例如游戲的口吻、角色扮演、競賽性游戲等)和游戲的方式(如手指游戲等)來組織非游戲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增加非游戲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非游戲活動游戲化,提高活動的效果。
綜上所述,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實踐含義在于:保障幼兒的游戲權利,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把游戲活動所體現的主體精神與“有社會文化內容”的教學因素結合起來,為幼兒創造與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與機會;在幼兒的自由活動與教師計劃發起的活動之間保持適當的平衡;讓幼兒在游戲和游戲化的活動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與發展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