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和孩子要做好哪些復課準備
時間:2020-04-01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老師要做的10個細節小事
1.參與學校防控預案演練。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是學生在校的負責人,責任重大。學校制定的詳細預案,每一項制度都有規范的流程和應急處理辦法,如果不用心學習,一旦班級里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情況失控。每一位老師應該積極參與到學校的防控預案演練中來,反復學習學校發布的視頻和方案文稿。
2.向學生和家長做好方案解讀。老師要反復強調方案中學生和家長應知應會的內容。面對疫情防護,再仔細也不為過。學校也可以加大宣傳,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學校在防疫物資方面的準備,增加復課的信心。
3.進一步開展疫情教育必修課。疫情中的成長與反思應成為復課后的重要課題。可以采用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在疫情中的所見所聞,講述經歷,啟發思考,規劃未來。
收集和整理學生的抗“疫”作品,物盡其用,布置為教室展板,重新打造教室成長環境,重建班級文化,挖掘疫情中的教育資源。
課堂中,既應弘揚疫情中的典型事例,又可引導學生聚焦到學校的后勤保障、校醫、保潔、門衛、食堂、教師等開展的具體復課保障工作中來,設計并上好主題課程,進一步培養學生對“責任擔當、家國情懷、人類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等人生課題的理解。
4.制定線上線下課程銜接方案。為了保證線上教學的效果,相信老師們做了大量的教學調整,如難度的調整、學習模塊的調整、教材整合的處理等,回歸線下課堂,必然要更新計劃。
線上學習的效果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差異化明顯,各學科需要統籌考慮,制定銜接方案。不妨先通過多種方式摸底和評估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
可先由老師制定知識內容清單,將線上所學內容進行雙向細目表的制定,明確能級要求,發給學生逐項評估掌握情況;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知識清單繪制思維導圖,建立知識框架,捋清內在聯系,在繪制的過程中審視自己在相關知識上的掌握情況;還可以發布問卷調查,分主題、分考點地統計學生學習情況。
拿到學生反饋后,老師要全局考慮,分析學情。掌握較好的內容開學后就少講或由學生講,掌握不好的內容就巧妙設計,或與新課結合建立知識圖譜,或獨立安排課時進行難點突破。
讓學生自行列出考點,設計考題也是很好的做法,老師對學生提交的考題進行精選,匯編成摸底卷,在開學時供集體測試使用,這樣做既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又便于教師掌握學生所學情況,找出問題,后續跟進。在正式授課中還應注意學生個體輔導和集體教學的相互補充;課后應盡可能地發揮學生小組和同伴互助作用。
5.制定心理防護預案。疫情期間做好學生的心理防護預案,就是為此次開學特別準備的一道“防火墻”。通過家校溝通和學生訪談,提前學習學校制定的應對疫情突發事件的心理危機干預方案,了解學生目前的身心狀態,和孩子們分享一些放松身心的練習。發現特殊情況,能夠快速有效地處理和上報,避免恐慌情緒蔓延。
為了防范百分之一的可能,一定做好百分之百的準備。提早的精密考慮,全員的同心協力,讓孩子安全,讓家長放心,這是對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管班水平的一次“開學考”。
6.設計一個富有儀式感的“復課禮”。為避免聚集性活動,也許開學典禮等環節將會從簡,但班級內部不妨來一場“復課禮”。
儀式可以與居家學習的總結表彰活動相結合,引導學生對這一特殊階段做一個總結。方法也是多樣的,比如給每個學生發一張《無字獎狀》,讓學生選擇一個表彰的對象并親手寫上頒獎理由。可以表彰自己的點滴進步和積極改變,可以表彰所在小組或組長的辛勤工作,也可以表彰父母在此期間對自己的關心照顧,甚至是表彰所在小區的疫情工作志愿者。
再比如,來一次小組研討展示會,將線上學習(特別是小組討論)的情境在教室里再現,各小組觀摩學習,之后對優秀小組和個人進行表彰。通過儀式,對停課不停學進行復盤和總結,而不是草草收場,錯過了一次教育的機會。
7.提醒家長總結特殊時期家庭教育的得與失。在一些學校設計的問卷中,我們可以看到親子關系或“融洽”或“不太融洽”的反饋,這段特殊時期,家長們發揮了智慧,也促進了孩子們的成長。
對一些家庭關系提供引導和幫助也是老師需要關注的一個方面。家庭教育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特殊的宅家,在難得的親子時光里,家長們一定有自己的得失體會,不妨讓他們做一次認真的總結,這樣有助于親子間的持續積極影響。
8.準備多樣化的“滴灌”教學。正式開學后,如果班級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情況較好,可將學習新課與補學鞏固講解并行;對于兩極分化的班級進行同伴互助式教學,班內統一教學與課后補學同時進行;對于班內學生知識掌握參差不齊的情況,可采取分層教學;對部分學習困難、注意力不易持久、獨立性自覺性較弱的學生,老師應給予特別輔導補教。
9.“先”字當頭,行動起來。比如將自己及學校老師值班時拍下的美景作一個整理,制成美篇分享給孩子們,告訴孩子們,冬“疫”去,校園春意濃,讓孩子們對美麗校園充滿期待;用問題、圖片、視頻的方式和孩子們主動交流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拉近距離等。
10.不忘初心,以終為始。開學后,線上教學會告一段落。但回過頭來思考,這絕不僅僅是面對特殊時期的無奈之舉,這一過程中所有的創新、嘗試都可以成為接下來教學的資源,比如說將我們學到的微課制作、線上問卷調查等方式運用到線下教學中,以終為始,讓教學變得更有趣味和新意。
孩子要做的10個細節小事
1.與家長進行一次認真的對話。認真對話不等于一板一眼地談話,可以是用輕松的方式,這樣的對話既富有儀式感,也是對一個特殊階段的總結。對話的內容建議涉及復課的來之不易和復課后的安全防護、學習和生活建議。
讓孩子梳理、盤點一下這個最長假期,可能每個孩子都會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存在不足很正常,因為計劃總是完美的,現實總會有殘缺的。找到漏洞就能找到彌補的空間。
在親子對話中,可以讓父母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擔心并說明理由,給出適當建議并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執行,可以拋出幾個問題情境,采用“如果遇到……情況,你會怎么辦?為什么?”的句式,這樣的對話才是親子間有效的互動,既能達到引導行為的目的,又能使孩子感到被尊重。
2.自制知識清單,梳理線上所學。沒有誰會比孩子自己更清楚線上學習的效果,但是如果僅僅用“良好、一般、不好”來描述自己的學習狀況,泛泛而談不得效。
在老師的指導下(或者根據教師提供的知識清單/雙向細目表)逐項整理所學,可以用1星到5星來標注自己的學習效果,也可以通過整理學案和筆記梳理出自己已經掌握和尚有困難的學習點,并反饋給老師,雙方互動配合,計劃好復課后的銜接課程。
3.學習心理與學習方式的積極調整。比起作息和飲食的調整,學習心理和學習方式的調整對孩子來說更為困難。
線上授課以來,孩子對網絡、手機、移動設備的使用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依賴,學習的方式也與線下課程完全不同。是時候逐步調整:客觀上減少設備的使用,必要時可采取“隔離法”;主觀上通過“冥想法”讓自己回到積極發言、互動頻繁的教室里,幫助自己盡快調整。
4.保持閱讀習慣,豐富充盈地迎接開學。
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閱讀是知識的積累,也是精神成長的源泉。當我們面對災難,面對壓迫與困難而感到無力時,書中有重塑人生的力量,讀書能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好好珍惜這段靜下來的時間,讓自己多積累、多沉淀,以更飽滿的狀態迎接新學期。
5.總結特殊階段并為新學期制定目標和計劃。人總是會在災難中成熟得更快,疫情打亂了我們的成長節奏,也必然會讓我們有所收獲。總結一下特殊階段里的自我成長。
不同年級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思考命題,比如初一同學可以想一想“自由”,重獲自由的來之不易,我們該如何珍惜,自由的含義究竟是什么;初二同學可以想一想“自律”,自主計劃落實的情況如何,老師的指導又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歸根到底還是要靠自我的行動與控制;初三同學可以想一想“自主”,中考臨近,停課不停學其實為備考提供了更加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自己是否把握住了這樣的自由,通過自律,不斷強化自主,朝向目標前進。
對這段時光的總結,有利于孩子站在新的起點,更明白什么最重要,如何選擇和行動,這樣新學期的目標確定和計劃制定就會更有實效。
6.和關系最親密的同學打個電話,聯絡一下。孩子之間好久不見了,給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發個信息,打個電話,問候一聲,看看對方是怎么過日子的,相互學習,有什么煩心事,也可以互相分擔,出出主意。
7.準備愛心防疫“隨身包”。孩子重回校園,融入集體生活,見到久未見面的老師和同學,難免興奮,也更容易出現口罩綁繩斷開等意外狀況,多備一份口罩,準備一些免洗消毒液或消毒濕巾,如果需要可以提供給他人,既細心又貼心。
8.給身體和心靈做個SPA。開學總是喜憂參半的,尤其疫情之后的復課。
開心的是終于可以回到學校見到老師和小伙伴,緊張的是擔心線上學習沒跟上或新學期自己表現得不夠好,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短期壓力的表現。
此刻每個同學(其實包括老師)都會希望以最好的狀態回到大家的視野中,適當的愛好練起來,讓自己更加多面,給人以驚喜,身體和心靈的主動調試都會讓我們充滿自信地回歸課堂。
9.不用遠行也可以踏青。春光美媚,草長鶯飛,氣溫也逐漸回暖,孩子們宅在家里太多天,適當時候也可以走出門走下樓,向自然學習。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到戶外看看,才能明白什么是“鳥語花香”,什么是“二十四番花信風,春分一候海棠花”。
10.和上學作息無縫對接。喜歡睡懶覺的孩子要早一點起床了,和學校的作息慢慢對應上,提前適應校園生活。從明天開始,做起來吧!這一點,無需多說,但是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