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老師可以這樣做!
時間:2019-09-11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孩子哭鬧,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這個問題可能很多新生老師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那為什么孩子會出現這個問題呢?老師又該如何去解讀呢?
一、孩子還處在分離焦慮情緒中
大部分剛入園的孩子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情緒,有些嚴重的,就可能會一直哭鬧不停,拒絕參加幼兒園的一切活動。
面對這種情況,要解決不參加集體活動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這時我們不建議老師強迫這些孩子一定要和其他孩子一樣必須參加集體活動,這樣孩子的哭鬧情緒可能會更嚴重,甚至后期愈發的厭惡參加集體活動。
如果孩子情緒很激烈,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老師可以帶孩子去找一個他舒適的區域,以他喜歡的方式待一會兒,而且老師最好在一旁陪著孩子,抱抱孩子,輕撫孩子,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被接納,被認同。等到孩子的情緒平復后,老師再帶著孩子一起去參加活動。
二、孩子沒聽懂老師在說什么
老師在抱怨孩子不聽指令,不參加積極活動的同時,自己也需要思考一下:我的指令是否符合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他們聽不聽得懂?
小班孩子的理解水平有限,當老師噼里啪啦說了一大堆,以成人的理解水平發出指令時,可能孩子根本就沒有聽懂。比如:“大家趕緊把玩具撿起來,收到玩具筐里,然后去洗手喝水,喝完水我們就去操場進行戶外活動……”類似這種多步驟的復雜指令,小小孩可能真的難以理解。那老師可以怎么做呢?
指令要符合孩子的理解水平
把多步驟的,復雜指令拆分為簡單的單一步驟指令,比如說上面的例子,老師就可以這樣說:“清理玩具時間到了,小朋友們把玩具收起來。”“收完玩具就可以去洗手喝水了。”“下面我們去操場進行進行戶外活動。”簡潔明了,孩子一次聽懂一個訊息就夠了。
借助一日常規流程圖
小班孩子更多是以直觀經驗來學習的,有些語言他可能聽不懂,但是卻能通過圖畫看明白。所以,建議老師準備一個圖文結合的一日流程圖張貼在顯眼的地方,并讓孩子參與每一個環節的進行,如下圖。相比老師發號指令,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參與,他會對活動更感興趣。
三、孩子沒有社交的經驗
如果孩子在入園之前,家長很少帶出去玩,那孩子大部分時間接觸的人都是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可能缺乏與陌生人社交的經驗。而幼兒園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里面那群大大小小的人他都不認識,所以很有可能剛開始很難融入這個集體,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
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先不著急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可以先幫孩子在班級里找一個好朋友一起玩兒,當孩子感覺到與他人交往的體驗是愉悅的,安全的;漸漸地,他就愿意和大家一起玩兒,也就愿意參加集體活動。
孩子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老師首先要去解讀孩子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這樣,老師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