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何種教育種類,其實踐體系的規范化和完善化,都無法離開教研工作,教研對于教育的發展來說,是一把不可或缺度量尺。而其中最具有特點,也最需加快教研模式轉變的,就是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專業教研人員的參與,而在當下學前教育發展呈高走向,但幼兒園教研工作刻板、模式化的現狀下,促進幼兒園教研的轉變,就更加刻不容緩。
那么,在貫徹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指導綱要》下,究竟如何轉變才能讓幼兒園教研真正為老師所用?為孩子所受益?怎樣的模式才能真正促進幼兒園教育的實用性呢?
一 . 教 研 重 視“保 教”是 關 鍵
學前教育的教研要關注的重點不同于中小學教育。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來看,幼兒園階段的幼兒,其教育重點在于多感官和直觀性,用直觀感受去刺激幼兒,由此激發幼兒的能力發展。注重的是一種思維的延展和立體教育,與符號化、抽象教學不同,幼兒園更加注重幼兒自身的體驗。
因此,幼兒園教研該偏重的方向就是保教:
1 . 重 視 幼 兒 自 身 經 驗
教研探究的重點在保教,也就意味其關注主體是兒童,因此在教研過程中,從教師對兒童的能力培養出發,聚焦兒童的興趣愛好、直觀情緒體驗,從而對兒童本身的受教結果加深研究,而不是僅僅將研究停留在教師的集體教學、講授技巧上。
2 . 更 正 對 教 師 的 教 研 目 的
在以往的重點中,會對教師的講課方式、組織活動以及教案寫作等流于紙面的工作為教研目的,實質上,這樣不僅大大加深了教師的工作任務,對于真正的教育改革促進來說,并沒太大意義。
因此,更正對教師的教研目的,著重去研究教師觀察記錄、分析引導兒童的能力,以及所開展活動對兒童的合理性和適宜性,才是教研真正該關注的內容。
3 . 重 視 教 師 在 實 踐 中 的 困 難
在教研中活動中,減少空話和廢話,增加真正能解決教師實際問題的內容,是轉變模式的當務之急。
困難問題不是想出來的,而是親身經歷所遇到的,解決的方法也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切身走入問題探索出來的。
因此教研人員要停止空泛的建議和討論,走入實際,去直觀感受問題,從而進行交流,各抒己見,并達成一體。
二 . 建 立 教 研 審 議 制 度
《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強調:建立學前教育教研片區職責制,以提高學前教育質量。那么針對教研片區的職責制,又該形成怎樣的教研審議呢?
1 . 關注棘手問題,確保民主審議
審議要真正切實的去討論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障礙和問題,真正立足于教育者困境中,迎難而上,真正同教師身處一地,同心同力克服困難。
同時,在堅持正確方向、聚焦棘手問題的基礎上,要保證審議的民主性,要廣泛聽取意見,認真思考反饋,要凝聚真實智慧,加強溝通交流,而不是泛泛而談。
2 . 走進教育現場,觀察保教活動
真正想對教研有科學的審議,就要事必躬親,只有走進教育活動的現場,才能知道問題所在。
通過現場的保教活動,觀察教師對兒童的引導是否合理,觀察幼兒的積極性是否被激發,幼兒是否獲得了新體驗,其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否得到了提升等,是教研審議最好的觀察方式。
除此之外,一些幼兒在園內的活動記錄、行為檔案等,也是直觀觀察教研的一手資料。
鄧小平同志曾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馬克思唯物辯證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結合,用于教研審議方面,也絕對適用。
結語
在保證教研活動嚴格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國家出臺的各項文件內容的基礎上,勇于創新與開拓,勇于轉變研究模式,抱有“一夫當關”之氣勢與決心,是教研改革的靈魂。
相信通過教研的創新與改革,我們的學前教育事業一定會發展的更為蓬勃,幼兒園的教研制度也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