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園哭鬧
入園環節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開始。在入園環節,不同氣質類型、教養方式的幼兒的表現差異非常大。有的幼兒大哭大鬧,有的幼兒默默流淚,有的幼兒非常黏人,有的幼兒則誰也不理,分離焦慮非常嚴重。特別是大哭大鬧的幼兒,很容易影響情緒不穩定的幼兒一起哭鬧。
怎么辦?
1、幼兒入園時,教師應及時送上甜甜的問候,親一親、抱一抱,鼓勵幼兒和老師打招呼、和家長說再見。教師和藹的表情、親切的話語、溫柔的動作會安撫幼兒,也會影響幼兒的情緒。
2、在這個時段,富有情境性的點到游戲——比如,利用互動墻飾上的點到欄目,引導幼兒用夾夾子、插小花、放棒棒糖等形式來表示“今天我來了”,可以很好地轉移幼兒的注意力,讓他們玩在其中、樂在其中。
3、以戶外為主選擇多變的活動場地,每天帶給幼兒新鮮的入園體驗。在戶外接待幼兒時,教師可以選擇小滑梯、沙池、平衡木、小型攀爬區等適合小班幼兒活動、相對封閉的場地,帶著他們玩爬小山、挖沙子、找寶貝等游戲。這些游戲可以很快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轉移他們的分離焦慮情緒。
4、對于哭鬧厲害的幼兒,可讓配班教師單獨帶領這部分幼兒,讓他們與情緒穩定的幼兒保持一定的距離,比如,到其他房間進行安撫或者到戶外走走轉轉,逐步消除其焦慮情緒。
5、在單獨帶領他們活動時,教師可以用變個小食品、找個小玩具、滑滑梯、玩魔術等方式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分解其焦慮情緒,培養他們和教師的依戀情感。
二、吃飯難
大多數幼兒在進餐時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不習慣吃幼兒園的飯菜;心里焦慮,不愿意吃飯;自己進餐有困難;沒有良好的進餐習慣,等等。解決進餐中出現的問題、讓幼兒吃飽吃好,才能保持充足的體力參與活動。因此,進餐環節的組織與指導既考驗教師的愛心與耐心,又考驗教師的教育智慧。
怎么辦?
1、幼兒進餐時,教師可以根據進餐情況將他們平均分成三組,把進餐有困難的幼兒也均勻地分在每一組。這樣在進餐過程中,每個教師可重點針對一組幼兒專門進行指導,保證每個幼兒都不被遺漏。
2、在進餐環節,幼兒的表現差異很大,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側重地進行指導。
自己進餐的幼兒。這部分幼兒自理能力較強,情緒穩定,能獨立進餐。教師要關注他們的進餐量,鼓勵他們不挑食,把自己盤中的飯菜吃干凈,并及時表揚固化他們的良好行為。教師還可以以他們為榜樣,鼓勵組內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比如,可以說:“睿睿的小牙齒像小老虎的牙齒一樣,嚼菜、嚼饅頭很有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他幼兒會模仿、趕超他們。
不會自己動手吃飯的幼兒。這部分幼兒在家中進餐時家長包辦太多,以喂飯為主,所以在幼兒園進餐時,有的幼兒是教師喂飯他們就吃,不喂就看著飯菜發愣;有的幼兒想自己吃飯,可是小手卻不聽使喚。對于這些幼兒,教師可適當喂一喂,最主要的是手把手地教給他們正確吃飯的方法,并鼓勵他們自己嘗試。同時,要做好家長工作,請家長在家中多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吃飯,不要包辦代替。
平時哭,但是吃飯時不哭的幼兒。這部分幼兒對吃飯來者不拒,但是吃完飯還會繼續哭。對于這些幼兒,教師首先要用香噴噴的飯菜吸引他們,先讓他們吃飽吃好。吃完飯后,要及時跟進表揚,如:“寶貝吃飯吃得真干凈,小朋友要向他學習哦!”“你吃飯時真像小老虎,小老虎可不哭啊!”
哭鬧著不吃飯的幼兒。這類幼兒比較少,但是最需要教師的呵護與引導。教師首先要投其所好,想辦法哄他們吃飯。比如,換個環境,讓幼兒到娃娃家或者小廚房吃飯;給幼兒講故事,故事里的小熊吃一口,幼兒也吃一口;答應幼兒吃完飯和他一起玩喜歡的玩具,等等。如果幼兒實在不愿意吃飯,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準備好的面包、蛋糕等食品,以保證他們基本的體力需要,這些食品幼兒一般不會拒絕。
三、不愛喝水
很多小班幼兒不知道口渴了要喝水,需要在成人的提醒和督促下喝水;有的幼兒喜歡喝甜味的飲料,對不帶甜味的白開水不感興趣,有的甚至拒絕喝白開水;有的幼兒用杯子喝水時邊喝邊灑;有的幼兒甚至要用奶瓶、吸管才能喝水。
怎么辦?
1、教師可以創設溫馨的“飲水吧”——由保溫桶、白開水、口杯櫥和消毒柜組成。入園初期,很多幼兒還不能獨立接水,保育老師可以提前在口杯里接好水,放在口杯櫥里,方便幼兒及時喝到溫度適宜的水。
2、分散喝水的時間,隨時引導幼兒喝水。這段時期,教師可以不必拘泥于相對固定的喝水時間,發現幼兒口渴就及時引導幼兒喝水。對于不愿意喝水的幼兒,可以讓他們一次少喝一點兒,并適當增加喝水的次數。
3、經常變換新穎的形式,鼓勵幼兒喝足量的水。在組織幼兒喝水時,多變的形式、有趣的情境能激發他們喝水的愿望。
比如,大家一起干杯,咕咚咕咚都喝光;誰把杯子里的水喝光了,誰就能在“喝水記錄板”上為自己的小魚插上一個小水珠等。
四、自己上廁所
小班新生來說,如廁是一個比較困難的生活環節。一方面,由于自理能力還不夠強,部分幼兒還不能很順暢地自己脫、提褲子;另一方面,幼兒和教師還沒有建立起緊密的情感依戀,很多幼兒有便意時不敢告訴老師,或是不知如何表達。而對于如廁的畏難情緒會加重幼兒的分離焦慮。
怎么辦?
1、根據幼兒的情況,及時提醒幼兒如廁。教師在組織活動時,除了根據作息時間安排組織幼兒如廁外,還要注意根據不同幼兒的情況,隨時提醒他們如廁。這需要教師善于觀察,讀懂幼兒想要如廁的信號,比如,皺眉頭、漲紅臉、夾腿、轉圈圈或是喊疼、突然大哭等。發現這些情況后,教師要細心詢問,盡快帶幼兒如廁。
2、分解難點,鼓勵幼兒自己如廁。對于一些家長平時包辦過多的幼兒來說,如廁時自己動手脫、提褲子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對于這部分幼兒,教師要了解他們的困難在哪里,并將難點分解,手把手地教給幼兒怎樣去做。
比如,第一天,幫幼兒提上褲子;第二天,幫他提到腰部以上,引導他自己拽一拽,鼓勵他的進步;第三天,提醒他自己提褲子并及時表揚。這樣的引導能讓幼兒感到自己很能干,有成功的喜悅感并樂于自己嘗試,焦慮情緒隨之也會減輕。
3、用和顏悅色化解幼兒的緊張心理。新入園的幼兒由于情緒緊張、不會很好地照顧自己,在幼兒園尿褲子、拉褲子的情況時有發生。對于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和顏悅色地安慰幼兒,然后盡快幫助他們清理干凈,換上干凈的衣服,并告訴他們,以后記得告訴老師,就不會尿褲子、拉褲子了。教師和顏悅色的幫助和寬慰有利于化解幼兒的緊張心理,緩解他們的焦慮情緒。
五、午睡難
很多幼兒在家午睡時,都是家長陪著睡,有的還要家長抱著睡,或者家長扛在肩膀上邊走邊拍才能睡著。因此沒有老師的陪伴、撫慰,這些幼兒是難以入睡的。再加上在幼兒園午睡的房間、小床都發生了變化。成人都有“擇床”的問題,幼兒也不例外。他們會在幼兒園的小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甚至哭鬧。
怎么辦?
1、在幼兒午睡前,保育老師要提前布置好寢室的環境,拉好窗簾,營造出安靜、溫馨的睡眠環境。
2、教師可以請家長從家中帶一個陪伴物放在幼兒的小床上,如幼兒最喜歡的毛絨玩具、經常使用的小枕巾、小蓋被或其他幼兒睡眠時經常抱著的物品。這些物品帶有家的氣息,為幼兒所熟悉和依戀,能夠讓他們感到安全。有了依戀物的陪伴,幼兒就比較容易接受上床午睡了。
3、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激發幼兒對午睡的向往之情。
教師可以利用談話活動和隨機的聊天,用向往的語氣和幼兒一起說說午睡的話題。通過語言描述和情感激勵,讓幼兒渴望到小床上睡一覺。比如,告訴幼兒:“你的小床在等你呢!”“還記得你的小床上有什么嗎?今天你要在小床上枕著自己的小枕頭、蓋著自己的小被子睡覺了!哇,小床見到你一定很開心!”
教師還可以通過一日活動的梳理,幫助幼兒在“午睡”和“爸爸媽媽來接”之間建立起聯系,讓幼兒產生快樂的聯想,從心理上接受在幼兒園午睡。比如,告訴幼兒:“你知道嗎?小床還會變魔術呢,它最喜歡愛睡覺的小朋友了,只要你在小床上睡一覺,等你醒來吃完點心,它就會把爸爸媽媽變出來,接你回家了。”
還可以在午睡前帶領幼兒去看看大班幼兒脫衣上床、安靜午睡的場景,或引導幼兒一起觀看提前錄好的大班哥哥姐姐午睡的錄像,然后引導幼兒說一說“哥哥姐姐午睡前做了什么”“哥哥姐姐午睡時是怎么睡覺的”等。同時,引導他們觀察錄像中哥哥姐姐午睡時幸福甜蜜的表情。
4、睡前故事和音樂。幼兒都喜歡聽故事,溫馨的睡前故事在午睡環節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安撫幼兒的情緒,讓幼兒沉浸在故事之中,忘記焦慮情緒。此外,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睡前音樂,如《搖籃曲》等,讓幼兒在音樂的陪伴下走進寢室,放松心情,慢慢入睡。
5、午睡小精靈的禮物。在幼兒睡著之后,教師悄悄地將準備好的禮物(如小貼畫,折好的小紙鶴等)放在幼兒的枕頭下面。
在幼兒睡醒之后,用驚喜的語氣告訴他們:“剛才你們睡覺的時候,午睡小精靈來了。看到小朋友們都在甜甜地睡覺,午睡小精靈可高興了,于是悄悄地在你們的枕頭底下放了禮物呢。快來找找看,是什么好東西?”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得到了什么寶貝以及為什么會得到寶貝,引導他們感受好好午睡帶來的驚喜,并鼓勵幼兒:“明天,你們好好睡覺,午睡小精靈還會來看你們的。”
這個活動可以持續一段時間,然后逐漸將間隔變長,對幼兒的鼓勵也要逐漸從物質獎勵變成精神獎勵,比如,對幼兒說:“午睡小精靈說這次的獎勵是‘抱一抱’,讓老師替她把這個獎勵送給你們。”
6、對于睡覺時會哭鬧著找媽媽,或大喊大叫怎么都不肯進寢室睡覺的幼兒,可以這樣做:
院子里走一走。帶領這些幼兒在室外的時候,可以先讓他們玩一些喜歡的玩具,用玩耍轉移焦慮情緒。然后,引導他們轉向一些安靜的活動,讓其情緒逐漸平靜下來,再有意識地引導他們感受其他小朋友睡覺帶來的變化。可以引導他們聽一聽,問問他們:“幼兒園現在怎么這么安靜呀?是不是小朋友都睡著了?”也可以帶他們悄悄地去看看大班哥哥姐姐或是班上的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睡覺的,告訴他們睡覺起來爸爸媽媽就會來接他們回家。
肩膀上靠一靠。當發現幼兒有困意的時候,可以讓他在老師的肩膀上靠一靠,輕輕地拍一拍,用溫柔的話語對他說:“寶貝困了吧,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吧!我們過會兒再來玩。”
小床上躺一躺。當幼兒睡著了或是睡意蒙眬的時候,可以抱著他們回到寢室,輕輕地放下拍一拍,慢慢地讓其入睡。當幼兒對午睡不再抗拒時,教師可以提出建議:“要不,我們先上小床上躺一會兒,等小朋友們都睡著了,老師再帶你出去玩。”這時,只要幼兒沒有哭鬧,就盡可能地讓他躺在小床上,拍拍他,安撫他,讓他逐漸適應在小床上睡覺。
六、不會洗手
剛入園的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盥洗習慣,普遍存在對成人依賴性強的現象。
怎么辦?
1、教師要從幼兒感興趣的動作切入,將洗手環節的內容分解成若干個點狀活動,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和細致入微的動作指導幼兒參與。
比如,幼兒喜歡玩小香皂,教師就可以組織他們玩“搓泡泡”“我的小手香又香”等富有色彩、味道的情境性活動,指導幼兒洗干凈小手。這樣的組織方式既讓幼兒樂于參與,又易于掌握,可減少他們因為掌握不好動作而產生的焦慮情緒。
2、形式多樣的指導方式,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習得方法。幼兒盥洗方法的習得既來自教師在具體情境中的指導,也來自游戲的模仿。幼兒喜歡日常生活模仿練習,教師可以利用集體游戲時間和幼兒一起玩“挽袖口”“打香皂”“甩干小手”“擦擦手”等游戲,通過瑯瑯上口的兒歌說唱和富有情趣的動作練習,幫助幼兒感受洗手的好玩,逐漸掌握動作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