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明紅
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在其《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能(M1)的觀點。由于加德納認為語言歷來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種“人類智能的卓越范例”,“是最廣泛、最公平地在人類中得到分享的一種智力”,因而他將語言智能列為第一智能。
一、語言智能的含義和一般特征
語言智能是對語言文字的掌握能力及對口語和書面語的敏感度,它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學習多種語言的能力,以及使用語言達到某個特定目標的能力。就個體而言,它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運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以及與他人進行相互的交流。在加登納看來,語言智能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人類在出生之前就奠定了語言智能發展的基礎;另外,每一種智能都有其可辨別的基本能力或一組特征,如語言智能的基本能力就是對于發音和聲韻的敏感性,而語言智能得到較好發展的人,可能會顯露出以下一些特征:
1.能夠傾聽并反應口語的聲音、節奏、色彩及其變化。
2.能夠模仿他人的聲音、語音、閱讀和寫作。
3.通過傾聽、閱讀、寫作和討論來學習。
4.能有效地傾聽,并能夠正確理解、解釋、分析和記住別人所說的內容。
5.能有效地閱讀,并能夠正確理解、解釋、概括、分析和記住閱讀的內容。
6.能有效地說話,會隨機應變,表達簡要、善辯、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7.能有效地寫作,能了解并正確使用詞匯、語法規則、拼寫和標點符號。
8.在學習其他語言方面也顯示出獨特的能力。
9.運用聽、說、讀、寫進行記憶、溝通、討論、解釋、說服、創造知識、建構意義以及對語言本身進行反思。
10.致力于增強自己語言運用的能力。
11.對新聞、詩歌、講故事、辯論、演講、寫作或編輯等有濃厚的興趣。
12.喜歡創造新的語言形式、創作文學作品或口語溝通作品。
二、幼兒語言智能的早期表現
以上只是列舉了具有語言智能的人的一般特征。在兒童早期,他們的語言智能又是怎樣表現的呢?根據加登納的觀點,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交流時,細心聆聽,善于用言語進行表達。
2.理解指令和說話的內容,擅長記住人的名字、地點和瑣事細節。
3.喜歡聽講故事,具有一定的編構故事的能力。
4.喜歡朗讀兒歌,具有一定的仿編詩歌的能力。
5.喜歡語言游戲、順口溜、繞口令等特殊的語言形式。
6.能語言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情感和需求。
7.有較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8.喜歡朗讀和聆聽文學作品。
9.能運用所學的字、詞和句式。
10.喜歡參加談話、討論、辯論、故事表演和文學作品創編等語言文字的活動。
三、幼兒語言智能的發展軌跡
作為以語言能力為核心的整合體,兒童語言的發展依次經歷著有本質區別的不同發展階段,這些發展階段具有普遍性,是每個兒童都必須經歷的。
0—3歲的兒童,其語言的發展變化可以說是日新月異。新生兒對人的語音和熟悉的聲音會產生自然的反應,喜歡自發或模仿發音,重復固定的聲母和韻母發音。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成人的干預和強化刺激,十個月以后的嬰兒一般逐漸能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單詞,理解和執行簡單的指令。
一歲半到兩歲左右的兒童,其詞匯會大量增加,并產生了特殊語言句式,即單詞句和雙詞句。
兩歲以后,兒童逐漸出現了復合句,句子的類型、功能逐漸完善,并漸漸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興趣、需要、情感、意圖和想法,喜歡聆聽故事和兒歌等文學作品。隨著手部小肌肉的發育,他們還漸漸學會了自己翻書閱讀感興趣的圖書,并掌握不同類別的詞匯、基本語法和語用方式。
3-6歲的幼兒可以理解并執行多重的、互不相干的復雜指令,可以解釋簡單的詞匯和句子,并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予以較具體的描述;能比較自如地與人交談,積極地向別人質疑或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喜歡閱讀并能獨立地閱讀圖書;隨著手部肌肉的成熟發育,他們可以靈巧地用不同的繪畫工具作圖和寫字;隨著聽、說、讀、寫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兒童可以語音、語法、語義和語用的大量規則,理解和記憶豐富的語言信息,并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和學習活動。
四、與語言智能發展相融的教育策略
1.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兒童在生活中,經常要將自己的各種信息以及主觀感受、愿望或要求轉換成言語告知給他人。然而,在與周圍人的交往中,兒童的語言由于受其認知發展水平以及語義、語法、語用等理解水平的影響,常常會出現使用“錯誤”和“創造”錯誤。如果教師能正確對待這些“錯誤”和“創造”,給幼兒支持、鼓勵及補充和修正的機會,相信孩子會在交往的過程中有效地自我調整。
教師積極的交往態度和高超的應答技術,不僅會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交往環境”,還會起到“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他人交談,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樂趣”,并使幼兒更加敏感主動地吸收、加工和輸出語言信息,促進語言表達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2.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語言運用和學習的機會。
《綱要》中指出“兒童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另外,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兒童往往能較真實地表現自己的言語實際水平以及對言語表達的態度和行為習慣,如有的孩子在正規的教育活動中往往少言寡語,或對言語表達常常表現出羞怯或拘謹,可是在自由交談時教師卻發現這些孩子言語流利、表達準確。
由此可見,幼兒在自然生活情境中的日常交往不僅有利于教師了解每個兒童語言發展的真實情況,也有利于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為兒童提供更多地運用語言進行交流與表達的機會。如有的教師結合兒童的進餐活動,組餐前談話活動,讓值日的小朋友描述午餐的菜譜,如類似這樣的活動能經常進行,則不僅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表達和運用語言的機會,而且也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3.在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中有機滲透語言教育。
《綱要》中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是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各領域教育活動為兒童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活動的素材,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各領域活動中有利于語言教育的因素,在設計和組織各領域教育活動時,充分利用兒童語言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在完成各領域教育目標的同時,完成相應的語言教育目標。同時,各領域教育活動中的各種符號學習也有利于幫助兒童理解語言符號的特性。
4.注重兒童的個別差異,予以針對性的個別教育。
《綱要》中特別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流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為此,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采取集體、小組和個別交流等形式,有效地開展語言教育活動。尤其應重視利用個別交流活動,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語言發展指導。同時,教師還要特別關注那些有語言障礙的兒童,與家長和有關方面密切配合,積極地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能力。
5.加強聽、說、讀、寫的全語言訓練,全面提高兒童的語言能力。
在幼兒語言教育中,聽和說的訓練一直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內容,而有關早期閱讀的問題,則在近期才受到幼兒教育界的普遍關注。閱讀是一個多元的復雜的過程,需要兒童在閱讀過程中尋找到適合發展的途徑,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逐步建立起自主閱讀的能力。
為此,教師要了解個別兒童在早期閱讀方面的發展層次與興趣差異,努力為兒童提供適合他們發展水平的閱讀題材和資源。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將閱讀材料中的故事內容進行表演,通過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角色,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和主題,也可以讓兒童仿編、續編和創編故事,提高兒童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對閱讀有困難的兒童,應給予早期的預防性干預,有針對性地給予他們特別地幫助。另外,生活環境中可以為幼兒創建有文字的學習環境,提高他們對文字的敏感性。在幼兒園和家里,成人還應該支持和鼓勵兒童開展早期“寫作”活動,即讓兒童將自己心里要說的話或者知道的事情,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通過說說、畫畫、寫寫等方式表達出來,使他們獲得書面表達的體驗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