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的現實價值與實施過程中的可能誤區
文/葉平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頒布,是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推動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和幼兒的良性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為了使廣大的幼兒教師更好地理解和貫徹落實這一重要的指導性文件,避免貫徹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誤區,本文擬對《指南》的現實價值和可能誤區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現實價值
“關于《指南》的作用,從直接的意義上來說,在于最大限度地促進3-6歲兒童的學習與發展,幫助他們為入小學做好準備,為一生的發展打下基礎。”
現將《指南》對不同主體的長遠影響和現實價值分述如下。
(一)《指南》對不同主體的長遠影響
隨著人們對《指南》的深入理解和貫徹,《指南》將會對不同主體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對幼兒園教師而言:
《指南》可幫助他們理解不同領域的核心價值,糾正教育誤區,作出科學的教育決策,建立專業理想和專業自信,有效促進其專業發展。
對于家長而言:
《指南》不僅可以幫助家長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建立合理的預期,而且提供了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教育方法和對策,將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
對于全社會而言:
《指南》使人們不僅認識到學前教育的價值,而且對3-6歲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特點有了清晰的了解,因而將會營造發展學前教育的良好的社會氛圍。
值得注意的是,在談到《指南》的作用時,很少有人提到其對幼兒園教師職前教育的作用。
筆者認為,《指南》對職前教育的影響也將是深遠的。
在培養目標方面:《指南》將會強化職前教育“面向實踐”的培養目標;
在課程改革方面:《指南》將會推動五大領域教育、幼兒園課程、學前教育學、學前衛生學、學前心理學等課程改革;
在教育實踐環節:《指南》將會有效提升學生觀察幼兒的能力,提高學生面向實踐、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
(二)《指南》的現實價值
1.樹立科學的學前教育觀,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各種亂象
“學前教育小學化”不僅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而且影響幼兒園的正常教育和學前教育質量。
這一現象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是家長和社會沒有充分認識到學前教育的獨特價值,將“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理解為盡早進行“小學化”教育,對幼兒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強化訓練。
在這些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各種興趣班應運而生,各種強化訓練和名目繁多的所謂“教育”大行其道,出現了對幼兒進行過度開發、“小學化”教育和片面教育的各種亂象。
糾正這些亂象,簡單的政令是難以奏效的。《指南》通過文件的形式規定了3-6歲兒童的應知應會,引導家長和社會各界(包括小學教師)正確認識學前教育的價值和應然方向,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和學前教育質量觀,從觀念上抵制“學前教育小學化”。
同時,《指南》對學習品質的重視也使家長重新反思“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偽命題,反思究竟是讓孩子側重知識技能的學習重要,還是讓孩子擁有好奇、自信、學習興趣、積極主動、認真專注、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重要。
論及此,有必要了解一下發生在美國內華達州的一樁訴訟案:1968年,一個名叫伊迪絲的3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O”。
當媽媽了解到這是幼兒園老師薇拉小姐的教育所致,就憤怒地將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兒園告上法庭,理由是教師教孩子一個字母,卻斷送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原本可以將“O”想象為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物體,現在卻被局限了。
因此,幼兒園應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一萬美元。這樁看似奇怪的訴訟案最終以伊迪絲母親的勝訴而告終,因為陪審團認為孩子的想象力必須得到保護。
反思我國,眾多的幼兒園何止只教孩子一個字母?26個字母、拼音、計算、識字等“小學化”的東西似乎都可以隨便拿到幼兒園里來教。
許多家長認為,與知識技能相比,想象力等素質是微不足道的品質。這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作為教育者,應重新認識想象力之類學習品質的重要價值,盡快回歸學前教育的正途,避免出現舍本逐末、好心做壞事的所謂“教育”。
當然,要真正遏制“小學化”的各種亂象,僅有家長觀念的改變是不行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小學教育工作者的觀念改變以及大力進行改革是非常關鍵的。
相信《指南》在這些改變和改革中也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2.推進家園共育,提升學前教育質量
學前教育是一個大的系統,既有幼兒園教育,也涵蓋家庭和社會中的學前教育。
與以往的文件不同,《指南》不僅針對幼兒園教育,而且指向整個學前教育,力圖為所有學前教育的實踐者、研究者和管理者提供方向和引領。
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其影響可能會改變家庭教育的局面,也會改變整個學前教育的社會環境。
目前,我國幼兒家庭教育的局面令人擔憂。
一方面表現為“高期望”和“低管教”家的“高期望”不只是不切實際的問題,而是錯誤的期望,偏離正確方向的期望。
“低管教”是指家長由于缺乏教育能力對幼兒進行包辦代替或嬌生慣養的放任教育。
另一方面表現為“高期望”、“硬管教”即在“高期望”的驅使下,由于缺乏教育能力,對幼兒進行簡單、粗暴的高壓教育。
例如,孩子上了興趣班沒了興趣和自信,而家長卻軟硬兼施讓孩子就范,以孩子的興趣、好奇、自信等終身受益的學習品質換取所謂知識技能的獲得。
《指南》各領域目標和不同年齡的典型表現,可以幫助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建立合理的期望,將家庭的學前教育引領到正確的方向上;同時,《指南》的“教育建議”可以幫助家長對幼兒進行切實可行的適宜教育,改變放任或高壓的教育方式。
家長期望和教育能力的改變,將會帶來家園共育的良好局面。
許多幼兒園反映,幼兒園教育之所以不能科學實施,主要是家長觀念和需求的影響。如果家長的觀念和需求與幼兒園一致,家園共育就不是一句難以落實的口號了。
在《指南》的引領下,家長和幼兒園教師建立對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合理預期,利用各年齡的典型表現評價、判斷幼兒的發展狀況,借鑒其教育建議對幼兒進行科學、適宜的學前教育。
在共同遵循的政策文本指引下,家長與幼兒園教師為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展開對話、研討和交流,真正做到家園共育。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家園共育追求的效果不僅僅是“5+2>7”,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幼兒園的5天教育中有家長的積極參與介入,家庭的2天教育中也有幼兒園教師的獨特貢獻和專業引領。此外,在《指南》的貫徹實施過程中,幼兒教師應發揮專業引領作用。
如對各領域教育核心價值的把握,對幼兒關鍵經驗的理解,對幼兒學習和發展的認識,對幼兒觀察的分析和評價以及各領域教育價值的實現等。
這將激發幼兒園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營造良性互動的學習研討氛圍。
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貫徹實施過程中的可能誤區
對《指南》的理解和貫徹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會伴隨各種誤解和誤區,下面將從兩個方面著重分析《指南》目標理解和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誤區。
(一) 理解簡單化、片面化
《指南》各領域的教育目標是按領域--子領域--發展目標的層級呈現的,五大領域的劃分、子領域的分解、發展目標的確定均基于大量已有研究成果。
《指南》力圖反映幼兒各領域學習與發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以發展目標的形式體現各領域的核心教育價值。
幼兒階段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關鍵期,這一階段的教育選擇就顯得更為重要。教育目標和內容的選擇是首當其沖的。這一論題就是確定什么知識(經驗)最有價值的問題。
正如斯賓塞在《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中所談到的那樣:“我們認為至關重要的問題并不在于這個或那個知識有沒有價值,而在于它的比較價值。”
他指出:衡量知識價值的尺度就是為了人們“完滿的生活”。這一
尺度并不過時。學前教育的價值不僅僅是為小學做好準備,更重要的是為人生的完滿生活打好基礎。
在選擇什么知識(經驗)最有價值時,應著眼于孩子的美好人生。顯然,《指南》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選擇了幼兒學習與發展最關鍵的領域和目標。這些目標旨在使幼兒獲得關鍵經驗。
所謂關鍵經驗,就是對幼兒發展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經驗,這些經驗在幼兒的經驗系統中起節點和支撐作用,有利于經驗的建構、遷移及對知識的深層理解。
如果我們在把握各領域目標時,以“關鍵經驗的獲得”為指導去把握《指南》的教育目標、觀察幼兒及發展課程,則會事半功倍。相反,假如表淺片面地理解目標,就很容易偏離目標。
例如,在健康領域,有的教師將“具有健康的體姿”理解為只是預防肥胖癥,沒有體會體姿與健康的關系。
實際上,《指南》將健康的體姿分為身體形態和健康姿勢兩個方面
l 身體形態不僅僅是身高、體重問題,而是反映了幼兒身體健康和發育的整體狀況;
l 健康姿勢不僅關系脊柱骨骼的發育,也關系身體內臟和大腦的發育,幼兒階段是健康姿勢發展的關鍵期。
因此,必須全面深入理解指南,把握關鍵經驗和核心要義。
(二) 強化領域教學而忽視整合課程
《指南》從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五大領域來表述教育目標和教育建議,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五大領域是幼兒學習與發展所需;
二是與《綱要》保持一致;
三是借鑒他國的政策經驗。
這樣表述更便于教師理解和把握每個學習領域相對獨特的核心價值、教育要點、學習方式和指導策略,更好地利用《指南》組織幼兒的一日生活,使幼兒得到全面、理想的發展。
然而,有些教師可能會因此誤認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應該分領域進行,分領域的集體教學比幼兒的一日生活更重要,從而陷入強化領域教學忽視整合課程的誤區。
要避免這一誤區,必須辯證地認識和處理領域教學和整合課程的關系。
幼兒園的分領域教學具有分科教學的特點,可以提供一些概念(經驗)體系,使幼兒在概念(經驗)的關系中去認識事物,發展能力。
如社會領域分為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兩個子領域,人際交往又分為交往動機、交往技能、個性發展和尊重關愛他人幾個遞進發展的關鍵經驗等。
把握這些關鍵經驗和概念體系,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各領域的核心價值,便于教學分工和工作安排,促進幼兒的發展。
同時,分領域教學可以培養幼兒的思維,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概念關系。但是,分領域教學可能會有一些弊端:
1把《指南》中列舉的知識經驗視為客觀的、必須掌握的東西,從而只關注目標是否實現,忽視幼兒主體性的發揮;
2遵循一般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忽視現實生活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尤其是每一個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從而造成與幼兒的實際發展相脫離,忽視幼兒的個別差異。
所以,要辯證地認識幼兒園的分領域教學。
整合課程打破了學科界限,突出“主題”和“問題”,強調課程與幼兒的生活相融合,更好地調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索、理解和發展,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所以,整合課程是一種值得倡導的課程類型。
整合課程有四種整合方式:
第一,不同學科或不同領域的整合,如語言和科學領域的活動、藝術和語言領域的課程等;
第二,幼兒發展方面的整合,如“我的身體”、“我健康”等都是圍繞幼兒不同的發展進行的整合課程;
第三,主題的整合,如“春天”、“我的朋友”等圍繞一定的主題所展開的活動;
第四,通過幼兒園環境的整合,如幼兒園某個區域角的活動,幼兒園種植區的活動等均屬此類。
從上述四種整合方式來看,幼兒園的主題活動、區域活動乃至圍繞幼兒發展的幼兒園一日生活都可歸為整合課程。要很好地發揮這些整合課程的作用,要求教師必須避免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避免簡單追隨幼兒經常變換的興趣,使幼兒的學習不能深入;
二是對課程進行簡單拼湊,追求表面熱鬧。
要避免這些問題,必須把握不同領域的核心教育價值、幼兒領域學習特點和表現以及相應的教育規律, 這正是《指南》所解決的問題。
所以,無論是進行分領域教學還是實施整合課程,《指南》都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在分領域教學中,要了解不同領域的核心教育價值、幼兒應獲得的關鍵經驗。
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生活、興趣和發展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對課程進行有效整合,靈活選擇課程類型。既重視幼兒的生活和興趣,又關注不同學科領域的關鍵經驗和概念的發展,真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