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威脅兒童安全的六大隱患 時間:2009-02-18 17:00來源: 作者: 點擊:
次
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組織,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中國辦事處、兒童安全聯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東亞及太平洋地區辦事處的技術與資金支持下,由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北京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協辦,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專家曾光教授具體負責,完成了北京市兒童意外傷害調查報告。調查人員對北京市18個區縣的28000戶居民的13085名0至17歲兒童進行了入戶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 在中國疾病控制中心,記者采訪了參與北京市兒童意外傷害調查報告的3位科研人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員,現場負責人曲書泉;負責數據分析及編輯的荊瑞威博士和袁敏碩士。他們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調查報告的背景、形成過程及具體內容。 當前北京市兒童意外傷害情況非常嚴重,兒童意外傷害類型表現為:交通事故、銳器傷、中毒、跌落、動物咬傷、電擊傷、燒燙傷、意外窒息(溺水)、被下落物擊傷、機械傷、自殺、槍傷、其他。其中第一位的為跌倒(30.61%),第二位:動物咬傷(21.77%),第三位:交通事故(11.9%)。 根據調查結果推算,北京市一年中兒童傷害為50439人次,即每天就有接近140人次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名兒童因傷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2名兒童因傷害致殘;平均每天有26名兒童因傷害需要住院治療;平均每天有120名兒童因傷害需要家長照料。其中,男童的傷害發生率是女童的兩倍。傷害死亡在被調查樣本中占了四成多,是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參與調查的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盡管在調查中發現了13類意外傷害,但發生率最高,最常見的意外傷害主要是跌傷、動物咬傷、交通事故、燒燙傷、中毒和溺水與窒息。而通過對北京市兒童醫院的采訪,也印證了這一調查結果。 在北京市兒童醫院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因跌傷前來就診的兒童。該院一位負責兒童外科的醫生向記者介紹說。 一位12歲的男孩放學回家與母親一道同行,由于是傍晚,光線差,施工單位把井蓋移開后未做任何標記,孩子直接掉入井中,井深十幾米,孩子出現多發損傷、骨折。 在所有的兒童意外傷害中,跌傷是發生率最高的非致死性傷害。男童的發生率是女童的三倍。10-14歲的兒童發生率最高。據估計,北京大約每年15500名兒童因跌傷就醫,造成經濟損失7400萬元。 34.55%的兒童是從高處跌落的。其中的65.55%跌落高度大于1米。高處跌落78.8%是意外跌落,6%為跳下,3.1%是被別人推下去的。跌落的窗口或陽臺通常是未封閉或沒有欄桿。 事例一:男孩,6個月,奶奶抱著在陽臺上看旁邊學校學生做操,孩子高興地在奶奶懷里竄動,由于陽臺未封閉,奶奶未抱住孩子,孩子從3層樓摔下,造成雙大腿骨骨折,住院近兩個月,幸好未傷及大腦。 專家提示:家中有小孩應封閉陽臺。 事例二:男孩,8個月,父母均為新聞工作者,母親抱著孩子站在門口玩兒,突然母親暈倒了,把孩子從懷中扔了出去,正好孩子頭部撞在門框上,導致昏迷。孩子住院后一直未蘇醒,最后成了植物人。 專家提示:患有癲癇、高血壓、低血壓、低血糖等特殊疾病,易導致暈厥的成年人,抱孩子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站在有危險的地方。 事例三:男孩,5歲,父母均為高級知識分子,長年在國外。孩子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住在5樓。臥室有一扇窗戶插銷壞了,未及時修理。男孩子好動,總喜歡在席夢思床上蹦跳,有一次跳著跳著,突然歪向窗戶,窗戶離床很近,孩子的手正好扶在壞窗戶上,由于窗戶未固定,孩子由窗戶掉了出去,導致多發骨折及多臟器損傷,幸好未傷及腦部。 專家提示:損壞的門窗要及時修理。 男孩,10歲,家住農村,家養一條看家大型母犬。平時母犬性情還算溫順,但在產崽之后變得十分暴烈。一次,男孩在試圖抱小狗崽時惹怒了母犬,該母犬將小男孩撲倒在地,瘋狂撕咬,幸虧男孩父母及時趕到,救下自己的孩子。但孩子渾身上下已沒有一處好地方,有大大小小十幾處傷。 動物咬傷在兒童意外傷害中列第二位。據推算,全市0-17歲兒童全年約發生動物咬傷事件11400人次,每天平均有30個孩子被咬傷。 5-9歲兒童被動物咬傷的最多,且隨兒童年齡的增加而減少。這是因為年齡小的兒童喜歡和寵物狗、貓等各種小動物親密接觸,但又不懂如何與之安全相處。當孩子不斷長大時,他們與動物玩耍的時間減少,也逐漸知道其危險性。 動物咬傷81%來自寵物狗,6%來自寵物貓。八十年代以前,北京市政府不允許飼養寵物,但九十年代后政策發生變化,現在,寵物已逐漸成為“家庭第二個孩子”,但卻缺乏相關的教育培訓,如寵物的科學飼養、兒童與寵物的相處知識。還有寵物的管理也存在一定漏洞,如“黑”寵物大量散落民間,拋棄寵物的現象時有發生,寵物不注射狂犬疫苗和其他動物疫苗等,都是造成動物咬傷的不可忽視的原因。同時,寵物飼養還引發傳染病、環境衛生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事例一:男孩,6歲。家里養了一只寵物狗。該男孩比較活潑,經常跟寵物狗玩逗。在不到一年時間里,先后3次被咬傷。雖然傷勢不重,但每次都需到醫院打狂犬病預防針。 專家提示:寵物狗咬傷一般不太嚴重,但一旦被感染狂犬病,幾乎100%的死亡率。養狗應按時進行狂犬病毒預防。被狗咬后必須立即送往醫院診治,不要延誤。 事例二:女孩,14歲。周末與父母一起到遠郊的山上游玩,不小心被山里的蛇咬傷。萬幸的是,并非毒蛇所咬。 專家提示:被蛇咬傷不能再動,并盡量擠出傷口的血后進行包扎,防止流血和感染。判斷是否毒蛇咬傷,一般看傷口的蛇牙印的多少,牙印比較少的(一般四對之內)多為毒蛇;牙印上下兩排的,大多為無毒之蛇。 調查人員介紹說,在7例兒童死亡調查樣本中,就有2例是因交通事故死亡。這兩例都是發生在學生上下學途中,既有學生不注意交通安全的因素,也有路況較差、機動車司機超速行駛等方面的原因。 男孩,2歲半。一次,一家三口乘小車回家下車后,父母都未注意小孩,而小孩正好跑到車后玩耍,司機倒車時也未看到孩子,結果將孩子撞倒后經腹部軋過,導致肝脾破裂,并摘除了脾臟。 交通事故是10-17歲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原因。北京每年約發生交通意外傷害事故6000人次,相當于每天有16名兒童因交通事故受傷或死亡。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500萬元。 29%的兒童傷害事故發生在行人身上,57%是發生在非機動車(自行車)上,11%發生在機動車交通事故中。這與北京市不斷增長的機動車擁有量和龐大的自行車使用隊伍有關。調查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66.9%家庭擁有自行車,10.1%家庭擁有摩托車,12.2%的家庭擁有汽車。超速行駛、交通密度過大、新司機及機動車增長過快過多是市區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在郊區和農村,大量的卡車等重型汽車和無照上路的農用車、摩托車,對在路旁行走及騎自行車上下學的孩子構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事例一:一家三口乘坐出租車在阜石路上行駛,突然,對面正在高速行駛的大卡車跨過中線與出租車相撞,造成出租司機死亡,三口人重傷。事后證實卡車司機為疲勞駕駛,駕駛時睡著造成事故。 專家提示:司機千萬不可疲勞駕駛、違章駕駛,行人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事例二:一家9口人乘一輛面包車外出,其中7個成年人,2個小孩。夜間在高速路上高速行駛,與一輛農用機械車相撞,面包車頂蓋被切去,7個成年人當場頭部受傷死亡,兒童因個矮才幸免于難。 專家提示:高速路應加強管理,在高速路上行駛速度不可過快,尤其夜間應注意控制速度。 參與調查的相關人員向記者介紹,在大多數家庭廚房中,操作臺的高度一般為1米左右,而這個高度恰好是蹣跚學步幼兒伸直上臂觸到的高度,非常容易被好奇兒童弄翻而致從頭到腳的大面積燙傷。目前,北京家庭習慣將熱水放在熱水瓶中,大多燙傷就由最常見的熱水瓶所致。熱水瓶容易碰翻打碎,其木塞易脫落而溢出熱水,這些產品設計制造上的缺陷是主要的安全隱患。 燒燙傷在兒童早期發生率最高,也是導致終身殘疾的主要因素。燒燙傷所形成的傷害,不僅造成兒童的大疤痕、毀容、失明,而且還會給他們的未來工作生活帶來心理障礙和負擔。 事例一:男孩,3歲半。父母想為孩子洗澡,先把熱水放進澡盆后,小孩忽然一腳邁進澡盆里,導致腳部被中度燙傷,住院10天方痊愈。 專家提示:父母在給嬰幼兒洗澡時,事先一定要調試好水溫,因為兒童的皮膚非常脆弱。燒燙傷后首先遠離熱源,馬上用較干凈的清水(自來水即可)沖洗患處15~30分鐘,不要急著脫衣服,以免連皮撕下,更不要在患處涂抹一些藥物,以免增加感染機會,應直接去醫院治療。 事例二:男孩,3歲。父母均為上班族,由奶奶照看。一天,奶奶一眼沒看到,小孩把放在桌上的暖水瓶打翻到地上,造成該男孩大面積燙傷。 專家提示:把熱水瓶的木塞改為螺旋式的蓋子,盛有熱水的水瓶或水壺放在固定的套子里,在廚房做飯時,把裝有熱湯、水或油、粥等炊具的把手向里,使之不露出操作臺。 據調查推算,北京每天約有3名兒童發生中毒,發生率在10-14歲組最高。兒童中毒的主要原因是90%以上的家庭存有化學有毒物品,40%的家庭的化學毒物存放地點經常是浴室、廚房、儲藏室、臥室等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儲存方式不當是發生兒童中毒的重要原因。 調查人員介紹,他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非常危險的現象:鼠藥的包裝是塑料袋,有可能被多次使用,其殘余藥量足以致兒童死亡。而且鼠藥袋子不封口,很容易被兒童打開。 事例:男孩,3歲,農村兒童。農民撒藥時將拌藥的木棍隨手扔在田間,正好小孩撿到后放入口中玩兒,造成中毒死亡。 專家提示:加強有毒物品管理,家庭應將殺蟲劑、鼠藥等有毒物品放在兒童夠不到的地方,使用兒童打不開的櫥柜或容器予以存放。 男孩,12歲。暑假期間,與小朋友偷偷到某湖邊游泳,剛下到水里就被水草纏住溺水而死。 北京市兒童醫院提供的資料顯示,兒童窒息多由于異物進入氣管、氣管受壓迫以及口鼻被蒙所致。國內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中窒息是第一位。避免兒童奔跑、講話時進食食物,消除兒童睡眠中的潛在危險是防止兒童窒息的重要內容。 據調查人員介紹,在北京市平谷縣某鎮,每年都發生兒童溺水事件,原因是在該鎮有一個大水庫,每到夏季,附近的孩子們偷偷地去游泳或戲水,而這些孩子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游泳技能培訓,泳技較差,經常發生腿部抽筋現象,有的則根本不會游泳,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調查表明, 80%的兒童都不會游泳。會游泳的兒童中,也只有70%的兒童能游25米以上。 此外,意外窒息也是造成嬰幼兒傷害的因素。父母和嬰兒同床睡覺雖然利于母乳喂養,照顧嬰兒等,但同時增加了嬰兒窒息的危險性。嬰幼兒俯臥睡姿比仰臥、側臥更易發生猝死。 事例一:男孩,9歲。在游樂場玩滑水游戲,由于下降過猛,身體失去平衡,頭部碰著水池壁,造成暈厥,頭部多處外傷。 專家提示:兒童不宜高處下滑,以免發生不測。 事例二:女孩,3歲。一邊吃葡萄,一邊玩耍。突然,葡萄整個兒滑落至咽喉處,導致氣管堵塞。幸好送醫院及時,沒有造成大問題。 專家提示:不要讓小孩吃東西時說笑,不要把玩具放入口中。一旦出現氣管異物,應立即將小兒倒置拍其背部或立其身后雙手交叉用力擠壓腹部促其排出。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公共衛生條件的改善,兒童因營養不良與疾病造成的死亡已得到有效控制,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從1991年的50.2%和61.0%下降到2002年的29.2%和34.9%。但城市化、工業化所帶來的道路交通與市政設施完善,卻相應增加了兒童在現實生活中的意外危險。兒童的健康問題已不僅僅是生存問題,更重要的是保護問題。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黎明認為,為兒童提供安全的生存發展空間,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需要家庭、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參與。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中國辦事處代表伍德琛說,大部分意外傷害能夠預防。通過長期研究、宣傳、立法、環境改善、公眾教育和應急服務的改進,使家庭、學校成為兒童安全的場所。 兒童安全聯盟主席彼特.彼特森指出,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每年大約有250萬18歲以下兒童死亡,其中近一半死于意外傷害。假如使用與疾病預防同樣的投入,就可以挽救上百萬兒童的生命。 北京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周亞榮告訴記者,北京市已經著手制定北京市預防兒童意外傷害行動計劃,并將其納入兒童發展綱要。采取綜合干預行動,依托社區、校園、家庭,建立包括衛生、教育、公安交通管理和衛生監督等相關部門在內的合作機制,開展全方位的干預行動。目前,北京市已在海淀區和平谷縣進行兒童意外傷害干預試點工作。 參與調查的專家認為,兒童意外傷害的預防必須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形成共同關注、廣泛協作的合力。從問題認識、機制建設到教育宣傳、具體傷害的分類干預應同時進行,不留死角盲點。 廣泛開展兒童安全教育。探索建立安全社區、安全校園和安全家庭的模式。開展傷害危險因素認識的教育,使兒童及其相關人員了解身邊的危險因素,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險因素的存在;開展安全行為知識教育,使兒童及其相關人員了解什么是安全行為,并落實到行動中去。開展安全防護知識教育,提高兒童自我防護的意識和應對傷害威脅的能力。應把防止意外傷害及傷害急救措施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 建立和完善兒童產品安全標準和安全檢驗,提高產品的安全性。如防止電器觸電、限制熱水器的最高溫度、在建筑物里安裝煙火探測器等。 建立兒童意外傷害監測機制,加強對意外傷害的分析和研究,及時提出干預建議。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
|
加盟紅纓 | 紅纓產品 | 金牌園長 | 楊瑛博客 | 新聞中心 | 園長資源 | 教師資源 | 戰略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上地東路1號環洋大廈2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58851550 傳真:010-58851526 Email:web#hoing.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