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國家目標能夠實現,亦即到2020年,中國三年制學前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70%,仍意味著還有30%的孩子無法上幼兒園。這些孩子大多散居在貧困農村,一出生就和城里孩子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和生活。由于營養和教育的雙重缺乏,他們很可能陷入貧困的代際傳遞。
3月19日,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下稱基金會)和資助方英菲尼迪共同舉辦的“山村幼兒園計劃”發布會上,基金會秘書長盧邁再次表達了對貧困農村孩子無法獲得平等教育機會的憂慮。“如果堅持把入學率定在70%,對于中國是巨大損失。”盧邁說。
“山村幼兒園計劃”是基金會近年在中西部貧困農村開展的一項實踐。該計劃以招募志愿者的方式,在幼兒人數超過10名以上的村屯開設“山村幼兒 園”,保證山區多數的孩子,能享有就近接受免費學前教育的機會。截至2015年1月,該項目已覆蓋八省(區)的十個縣份,建有771所幼兒園,每年約有一 萬七千余名農村孩子從中受益。此次,基金會則獲得資助方300萬元的挹注,計劃在四個貧困縣,再設200所山村幼兒園。
不過,盧邁稱,這是遠遠不夠的。全中國需要幼兒園的村莊共有10萬個。但目前主要在為山村幼兒園布點的單位,僅有發展研究基金會的“山村幼兒園”項目,加上地方政府準備推廣的2000多個點,以及教育部的幾千個支教點。
在“山村幼兒園”項目啟動之前,基金會曾對試點地區未入園的幼兒,進行嬰幼兒早期發展狀況的基線調查。調查結果令人揪心。基金會發現,與城市的在園兒童相比,貴州、云南、青海三省的農村未入園兒童,在語言、動作、認知、記憶等領域的發展均明顯滯后。
基金會獲得的數據還顯示,在2010年,城市幼兒的學前教育已基本普及,但中西部貧困地區兒童,平均的幼兒園入學率卻僅有30.1%。在很多貧困鄉村,幼兒的學前教育仍屬空白。
國外大量的科學研究數據則早已證明,兒童的早期發展階段,對于其身心理的健全發展至關重要。例如,美國心理學家Bruno Bettelheim的研究就曾指出,一個人在0-4歲時,已經獲得了他50%的智力;在4-8歲的階段可獲得30%;而在8-17歲階段,僅能獲得 20%的智力。
盧邁告訴財新記者,現在國家在鄉鎮一級花了很大力氣,把許多幼兒園都建起來了,“但我們的學前教育,不能讓孩子來就著服務;而應該讓服務,就著這些3-5歲的孩子。”
據基金會測算,目前運營一所鄉村幼兒園一年的成本,約在3萬元左右。而自2001年以來,農村基層中小學大量撤點并校之后,留下了許多可以改建 為鄉村幼兒園的現成校舍。營運單位需支付的成本,則包括志愿者補貼、給孩子每天1塊錢的營養補助、幼兒園設備、志愿者培訓等。以一所鄉村幼兒園,通常可服 務十余個孩子的數量計算,平均下來,營運方為每個孩子所需投入的成本,約在一年2000元左右。“錢真的不多,但可以改變孩子未來的命運”,盧邁說。